土豆能亩产一千五百斤,毕竟还只是道听途书,这些使者,谁都没有真正见过,但这红薯七月份就能成熟,而且据潭州城太守府,种植这红薯的从事说,这红薯和土豆一样,可亩产千斤,且相较于土豆来说更耐储存,没有任何毒素,哪怕一年只能种一季,千斤红薯也足够普通百姓一家抵御半年了。
粮食在灾荒之年的重要性不必言说,这次的灾荒,并不是哪一地一州之事,而是整个大顺朝。
听说西边都已经乱起来了。
原本潭州城有亩产千斤的土豆种之事,还只有潭州城附近几个城知道,随着六月份过去,七月份到来,消息传的整个荆楚之地,乃至荆楚之外都知道了,来到潭州打听消息的人也越来越多。
荆楚各地能这么快得到消息,潭州城会来这么多使者,实际上是潭州太守故意放出的消息。
这两年粮价高居不下,潭州太守在知道有亩产千斤的红薯时,就已经和手下幕僚商议,第一年官府用粮种价格收购红薯,次年红薯普及整个潭州,再作高价粮种卖到荆楚各地。
那时候潭州太守和手下幕僚盘算的还只是红薯,这样官府以粮种价格收购土豆,官府不仅不会亏本,官府还能连带着治下百姓,大赚一笔,所得银钱可以用来修缮潭州城墙,同时又能解决荆楚灾荒,可谓一举数得。
土豆的出现完全是意外。
现在红薯也快熟了,卢父已经将春秋两季土豆的种植方法、储存方法,交给了潭州各地三老、里正及有经验的老农,回到高地。
同时来到高地的,除了岑叔砚等农官外,还有各地使者和不少里正、三老。
“卢从事,这红薯果真熟了吗?”岑农官站在地里,望着葱郁的红薯藤,问卢父。
卢父指着脚下一篮子硕大的红薯道:“这是我昨日叫人扒的一些红薯,可以收了。”
一说可以收,岑农官带来的那些人都拿起了木铲。
卢父高声道:“这藤蔓可入菜,鲜嫩可口,下面粗藤也可煮烂喂猪,大家都仔细些,红薯也不能铲破了,破了就不能做种了!”
原本大家就十分小心,听卢父如此说,就更加小心。
卢家田地周边围满了人,除了各地使者外,还有许多看热闹的百姓,就连卢家周围那些开垦出来的荒地被踩了都不管了,都只想看看这红薯是否真能亩产千斤。
他们选择的这亩地,是没有被周边流民祸害过的一亩,可以完整测出亩产。
在岑农官一声令下之后,所有人都行动起来。
随着一垄垄的红薯被翻出,整个红薯地里堆满了红薯,垄沟里堆不下,就由张顺他们挑到田埂上,不多时,田埂上的红薯已经堆积如山。
周围很多人已经看过卢家上个月收土豆时的状况,那时候堆在田埂上的土豆,已经叫众人看的目瞪口呆,可等一整亩地的红薯收上来后,不光是黄花村和附近村落的百姓,就是那些外地使者都不敢相信。
本来土豆亩产的事,他们就有所怀疑,以为是潭州故意夸大土豆亩产,就为了高价卖土豆种,但时下最好的良田,稻谷的亩产最高也就三百斤左右,土豆哪怕没有潭州城吹嘘的那样,有亩产一千五百斤,哪怕有个一半,也值得他们来一趟。
可看到红薯的亩产后,他们怀疑,土豆的亩产,是不是潭州百姓谦虚了。
“快快快,快称一下红薯的亩产!”
岑农官激动的手都有些抖了,实际上,在挖出半亩地的红薯后,岑叔砚带来的那些农官们,就已经在称红薯重量了。
此时的称还比较原始,一根又粗又长的大秤,下面一个大秤钩,红薯用麻袋装着,勾在大秤钩上,由两个壮汉抬着秤绳上的扁担,一麻袋一麻袋的称,旁边的农官一麻袋一麻袋的记。
这些麻袋都是从官府带来,每个麻袋可承重两百斤。
等一亩地的红薯全部称完,所有人都沉默了。
亩产三千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