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驼的话里,刘同能够听得出她对姬钊的态度,那就是已经从开始完全不信任道有些信任了,而且态度也很明确,那就是石驼最终是要回到姬钊一边的。
“石将军,你说的不错,散国最终不会由你我来控制,最终还是要回到国君一方的。不过在没有确信之前,我可要提醒你,姬钊跟老君上不一样,他可是要改朝换代的;而且你也不要忘了,你我可都是先国君去世的直接责任人,一旦姬钊要追查下去,肯定是不会饶了我们的。”刘同对石驼说道。
一听这话,石驼又有些不知所措了。
其实从一起初讲,石驼跟刘同原本不是一路人,石驼是散国本土人,而刘同是外来户。在周焕在世的时候,石驼是跟着周焕反对刘同的,也看不上刘同这样投机取巧的外来户。
可是后来刘同接任宰相之后,石驼没有了周焕的靠山,只好忍受这刘同的差遣。这才有了后来跟着散盘子和刘同一起出去狩猎的事情。
也就是这件事简直成了压在石驼头顶的巨石,想摔都摔不掉。有时候,石驼真的想直接冲进王宫问一问姬钊到底追查不追查散盘子摔死的事情,但又怕一时冲动引起混乱,反而不好。
现在刘同又拿这件事来说事,他真的有些烦了,“追查就谁查,我就不信他姬钊真的会杀死我等,毕竟我们乃是无心之过,谁不会犯错呢?”
听罢石驼的话,刘同只觉着后背一阵阵的发凉,他知道从石驼的话里他已经能够听出一种不耐烦了,而且也听出了石驼对他此前的诱骗有些怀疑了。
于是刘同换了一种口气道:“石将军莫要着急,待我从千邑回来之后,我们再作打算如何?我想我们可以一步步慢慢的软化君上,等他相信我们之后,我再试着说服他接受我们的无心之举如何?到那时我们不但能够得到君上的原谅,而且还是君上登基的功臣,到时候君上不但会原谅我们,而且说不定君上还会褒奖我们呢?你看这样如何?”
“嗯---,那我等你的消息。”石驼答应道。
“既然这样,还请石将军在我走后的这些日子里多多注意宫里的动向,切不可大意啊!”刘同交代道。
“我会多加注意的。”石驼答道。
对于散国接受秦人为臣这件事,姬钊当初是极力反对的。
这其中除了反对散国跟秦人太多的接触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对刘同在这件事中取得实惠感到不满。
现在刘同本人竟然将这件事情提了出来,难道他自己愿意把已经取得的实惠吐出来?
姬钊半信半疑的望着刘同,“相国对此事有何看法,意欲何为?”
“臣的意思是虽然当初老国君确定了联合秦人共同抗击戎狄的大策略,但是秦人毕竟是秦人,我们散国毕竟是关中的畿内诸侯,不能跟他们走的太近了,所以微臣建议取消跟秦人之间的君臣关系。”
听完刘同的话,散公钊还以为自己给听错了,刘同可是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现在他自己竟然要取消跟秦人之间的君臣关系,“相国大人当初不是坚持接纳秦人为臣的吗?怎么今天竟然要取消跟秦人的君臣关系,寡人难道是听错了?”
“君上没有听错,臣当初之所以坚持接纳秦人为臣,那是因为老国君愿意,我作为臣子当然要听从国君的意见了。既然君上今天提出来了,那我就明确的表达我的意思,我不同意接纳秦人为臣,也请君上接受臣的意见,取消散国跟秦人之间的君臣关系。”
这简直是大大出乎散公钊的预料,“刘同竟然会跟寡人想的一模一样,莫不是这家伙有其他什么想法?”想到这里,姬钊于是说道:“相国大人,寡人记得当初这事情是你当相国的时候同意,如果要想取消跟秦人之间的君臣关系,寡人以为还应该由你来实施,不知相国大人意下如何?”
“臣领命。”刘同乐意的答道,“请君上颁布诏令,臣明日就前往千邑宣布诏令。”
哦?
竟然答应了?
刘同爽快的态度更加让姬钊感到意外,但是话已经说出去了,要想收回可没那么容易了。
不一会儿诏令便书写好了,内侍将诏令交给刘同,刘同看了看,确信无误之后便收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