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市回到县城,张谦修深刻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问题。
他发现,自己做生意,其实有一点剑走偏锋,到现在为止,他其实没有走过正规的进货渠道,也就是传统的工厂到批发商再到零售商最后到消费者手里。
张谦修觉得自己这样直接从农村收购的方式,其实不适合做大做强。
首先,米的质量没有办法标准化,这些都是从农民手里收上来的,完全就是依靠米贩子个人的眼光去分等级,没有一个数据化的标准。
现在他们卖米就只有籼米,没有珍珠米、茉莉香米、猫牙米等等。
而想要做强做大,张谦修觉得应该标准化,但想要标准化之前,那就一定要规模化,想要规模化,那就一定要先做大,想要做大,最好就有一个标准,要不然以后内部要改革,非常困难。
如果继续从农村收米,那这就是一个死循环。
要是从批发商或者从工厂进货,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他们能做出一个标准。
张谦修决定,有时间去批发商那里看看。
农历六月初六。
张谦修联系了一个批发商,开车去了市里看,准备考察一下人家的大概情况。
接待张谦修的是一个业务员,二十出头,衬衫、领带、皮鞋,即便汗流浃背也没有把那一条红色的领带松开一点。
这个业务员叫金桂山,听他说是在这一行已经干了三四年。
“张老板,你打算进多少米?要什么米呢?”金桂山领着张谦修一边朝仓库走,一边问道。
张谦修是开车来,现在能开车的人可都是“大人物”。
张谦修随口说道:“大概十吨左右,你们有些什么米?”
“本地米、沔阳米、岳州米、袁州米都有。”金桂山笑着说道:“不过都是籼米,粳米的价格会高一些。”
现在卖米基本都是以产地区分,金桂山说的这几个地方,都是地理资源比较好,产米质量比较高,但也都是南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