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山雨欲来

张飞深吸一口气,神态渐渐平静。

刚刚南下时,他的确有几分茫然。

不同于劫掠成性的鲜卑人,乌浒蛮人的反叛,更多是被欺压后的反抗。有的时候,蛮人并没那么凶恶,汉军也并没有他想象中的正义。

不过,如今他已经悟透了。

想那么多干嘛?

少主让他记住三个字,——“观其行”。作乱者,无论汉军贼军,我自杀之;普通良民,无论汉人蛮人,我自抚之。

张飞向前几步,拔出了那杆丈八蛇矛。

蛇矛射爆了一名为祸乡民的士卒,甚至令其炸裂开来,矛身竟却没沾染半点血迹,依旧雪亮如初。

若细看,则会发现,这杆丈八蛇矛嗡鸣作响,无数细微矛影在矛尖上闪烁,浮荡不休。

这似乎是一个全新的天赋。

张飞抓住蛇矛,扛在了自己肩上,一脸懒洋洋的。

……

嗖~~

太史慈一箭射出,一名正在逃跑贼军应声而倒。

“跑得再快,快的过箭吗?”他微微蹙眉,又环顾四周,忽然看到什么,“嗯,这里怎么会有一座铜柱?你,去看看……”

太史慈眼尖,注意到在林中,似乎矗立着一座铜柱。

“是!”那汉军士卒得令,当即上前查看。

他看了几眼,露出惊讶之色:“大人,上面还有文字,是……汉文!”

“汉文?”太史慈闻言,表情也是古怪。

……

很快,太史慈的禀报,也引来了杨信等人。

“铜柱折,交趾灭?”铜柱巍然耸立,杨信读着铜柱上的铭文,面露疑惑,“这是什么?”

田丰已窥出端倪,却笑而不语,望向刘巴。

他自然是在考较对方。

刘巴端详一阵,心中已有了答案,笑着道:“是马伏波的铜柱。”

“马伏波?”杨信闻言一怔,旋即恍然。

马伏波,自然是伏波将军马援了。

“昔年,马伏波在平定交趾郡的征侧、征贰起义后,立下这一铜柱,以宣扬汉家威德。”刘巴道,“想不到,过去这么多年,这座铜柱犹在。”

他缓缓解释。

征侧、征贰起义,史称“二征起义”,是东汉初年时交趾郡的一场叛乱,蔓延九真、日南、合浦等诸多郡县,最终被伏波将军马援所平定。

马援离开时,立铜柱以为汉南边疆界的标志,越人每过其下,以瓦石掷之,竟堆成了一座小山丘。

不过,如今时过境迁,这铜柱却重新露了出来。

杨信点点头,笑着道:“既然如此,我们当修缮这座铜柱,简单做过祭祀再走。”

他不是迷信之人,但对那位伏波将军自然满怀敬意,且刚好在此处发现铜柱,有种“冥冥之中”的味道,杨信也就顺势祭祀了。

“正当如此。”田丰也点点头,赞同道。

于是,这一任务,落到了杨黥的头上。

诸人之中,以他最为细致。

杨黥也不废话,立刻着手修补。

杨信则静静等待,等待修补完了祭祀。

不多时,杨黥轻“咦”了一声,带着满身尘土和铜锈走回来,递给杨信一物。

“大人,在铜柱中,发现了这个。”他沉声道。

“什么东西?”杨信接过,那是一个布袋,解开布袋后,则是数卷竹简。

竹简上,赫然是四个汉篆古字,曰——铜马相法。

“铜马相法?”杨信脸色大变,旋即面露喜色。

铜马相法,他自然是听说过的。

马援姓“马”,擅用骑兵,也懂马知马,故而,他写了一本相马之书,专门用来判别马的优劣,那就是铜马相法。

不过,铜马相法多有失传,只有只言片语流传于世。

实在想不到,竟在此处被自己给碰上了!

哗啦啦~~

杨信小心地摊开,也不管四溅的尘土,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