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城东化生

寻道天行 覆小灭 2272 字 10个月前

老和尚缓缓睁开眼睛,他先是平静地看去堂下盘坐首位的僧人一眼。那僧人立马便会意了,站起身来,转身面对其余众僧人念道:“阿弥陀佛,今日早课先到这里,大家准备早食吧。”

“阿弥陀佛。”

堂下众僧人齐声念道,紧接着便陆续起身,跟随盘坐首位的僧人一同从大殿侧旁的耳室。

待众僧走尽,偌大的佛殿便显得空荡荡的。檀香青烟寥寥,灯芯荧光烁烁,此间宛如自成一世界,慈祥而的如来金身像便是这世界中的秩序,一切皆无,却又一切皆有。老和尚这时才把目光看向门外的两和尚,但只是看了一眼,一眼之后,他便站起了身子迎着两和尚缓步走出了大殿。

“喂,大师兄…”

眼看老和尚插肩而过,门外的胖和尚没看懂这其中的缘由,便又扯了扯身旁小和尚的衣角,缩着脖子小声问道:“咱师傅这是啥意思啊?”

小和尚转身缓步跟在老和尚身后,同时呆愣说道:“八戒,快去备马吧,咱们要上路了。”

“哎呦,这感情好呀。”

胖和尚闻言,顿时大喜:“俺就说嘛,咱师傅是明事理的人,可终于听俺劝一回了!阿弥陀佛,真是佛祖保佑啊!”

然而,还没等胖和尚高兴起来,已经跟着老和尚走出老远的小和尚转回头来,照面就泼下了一瓢“冷水”。

“上京需走北城,咱们顺道可接人。”

“……”

(这章是后补的,因为剧情需要只有两千字。毕竟三藏出场,还是要有些介绍,直接略过回头看就显得比较突兀了。)

城东,盐官道。

行人渺渺无几,来往官兵居多。曾经繁华,此时一派肃清。

官道两旁,开门作业的茶馆、酒肆已然为数不多,但尚还有些坐客,只是这些客官人却与平日里的大不一样。主要还是少了那份谈笑风声,多为领仆人三两,又或有兵刃在旁,还有些贼眉鼠眼之辈,或粗狂傲发之徒。冷冷清清,给人感觉,像是会有什么大事发生一般,很不自然。幸好这些人也只是静坐在酒肆茶馆中饮茶吃菜罢,互相间并无太多交集。所以,正襟危坐在前台的掌柜们,也就慢慢安下了心儿,并未再多探究。

此间沿道直去半里,为盐官官道之末。

道末分数数条小径,与一座延绵十余里的山岭相连。山势并不险峻亦不秀美,但平日里多有城中百姓汇集于此,算得上东城中少有的几处热闹了。只因,山脚下有一座佛庙。

此庙名“化生寺”。

庙非大佛之庙宇,占地约数十亩余,围半山而建。外设三十六座客宅,十八座院子,以供平日里信徒斋戒所用。内设九座小庙堂,奉诸天佛像,中心有一座九层庙塔,尊菩萨佛主。严格来说,也就是比一般的小庙大些,比之岳阳城中的有名道观却要小上许多。但正是这么一座小庙,在岳阳城中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因,庙中住着一位半老和尚,号“三藏”。

清风徐露,芳草萋萋。

彩蝶飞舞,雀鸟轻啼。

绿芽润土晨曦,经禅白马古寺。

宁静的山野间,飘忽着烟香。寺庙殿宇间不时传来潺潺经语声,随着潺潺流水由庙边小溪流入田间,滋润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几位老农乘着朝阳,抽打枝藤驱赶着黄牛来来回回踩踏着田地里的黄泥巴。春耕的日子要到了,万物初生,万灵归真,今年百姓人家的温饱,就得看这些老农近日功夫下得足不足。

“喳喳…”

“大师兄,走快点咯。”

“喳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