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幽如秋风瑟瑟,是枫香而非檀香。
趁着无话的沉寂,夏寻稍稍打眼巡视去四周。四位老人木鸡愣坐,帘后人影沏茶淡饮,似乎有意把堂上两人晾在一边。而此间清净的布局也并未引起夏寻过多的留意,唯围堵帘幕之后的一道影子引起了他的好奇。那影子看像是一个箱子,被摆放在室内最里端,大约七尺长四尺高,这比例恰似一尊他曾见过的棺材。由于被帘幕遮挡,故看不清楚。只是,一尊棺材又怎么可能被安放在这里?想至此,夏寻便不由得摇摇头,否决了自己荒唐的想法。看去许久,夏寻的目光便回落道帘幕的人影身上。虽看不真实,但冥冥之中他的思绪似乎有那么一丝莫名的起伏。给他的感觉,就像这道影子曾在他的心里,烙印下了什么。有些熟悉,有些伤感,甚至于还有一丝丝想默然流泪的悲哀,非常奇怪。
“哗…”
大概过了有半刻时长,帘幕之后的其中一道人影拿起水壶,缓缓倒下茶水。
“你们走吧。”
“额…”
嗓音略显苍老,却轻柔如流水相当有磁性。只是说来的这话,却叫人无言以对。
夏寻、墨闲老远地爬上山顶一趟,被晾了半刻一话没话便叫人走吧,这是啥道理呀?墨闲转眼询问去夏寻,夏寻其实也没搞懂情况。只不过人家是长辈,而且这是别人家的地盘,人家要你走你也无可奈何。
夏寻无奈地摇了摇头,而后抱拳往帘幕内行下一礼:“打搅圣祖清修,晚辈深感惭愧,这便告退。”
说罢,夏寻便微躬着身子往后一路小步退起,至门槛他方才挺起腰杆领着墨闲转为缓步离去…
幽幽白烟,夹杂着淡淡枫香由帘幕的边角飘出,铜雀高盏明灭着缕缕光影。
待前堂传来一声关门的轻响后,帘幕之后的人影才拿起茶杯泯去小小一口。
“看见了么?”
“遮天不破,无人能见。”
“你也不能?”
“不能。”
“那你不觉得很像么?”
“像也不像。”
帘幕之后的对话,沉缓深远,饱含玄机。不明所以之人,自然会糊里糊涂,而知其所以的人,则不得不细细深思熟虑去。
老妪的声音,再次于帘幕之后问出:“何出此言?”
茶杯轻轻置于茶几,柔声徐起:“谋随夏隐七分,神似奉仙八成,手掌神剑,城府至深。故谁都很像却谁都不像,你说他像谁?”
“这么说,你是想置身事外了。”
“必然如此。”
柔声坚决,毫不退让。
老妪执起茶杯细细喝尽,似有心事酝酿:“你可知,他们两人若死一人,我都会拿你这座真武山作为他们的葬礼?”
“……”
话狠,肃冷,极具杀伐气息。
老妪口气之狂妄是根本没有把对话的圣人放在眼里啊!
只是,如此狂妄之言辞却不曾掀起帘幕之外四位老头的任何异色,似乎早已习以为常。而对坐的女人也没有一丝异常,似乎老妪说的这一句话,确实就是一句真真切切的大实话,不掺半点水分。而且,也不像是第一回说了。
模糊的的脸庞,隐隐泛起一抹阴阴的笑:“我知道呀,而且当年你差点也这么做了。”话者缓了缓,再续道:“但你可知道,我现在便能先一步把你变成死人?”
“威胁我?哈哈…”
老妪忽然放声笑起:“你居然威胁我?哈哈,生有何喜,死有何悲?我本就是身陨道消心死之人,苟活至今不过天恩浩荡,死又何妨?况且我死了,也能把你这座真武山带下黄泉,又有何可惜?”
“哦?”
模糊的脸庞闻言定色,深思片刻似乎想到了什么,声音渐冷:“你的阵眼呢?”
老妪颇有底气地蔑笑道:“我既然敢坐在你面前,又怎么会把阵眼带上?”
“没有阵眼在手,你如何毁我基业?”
“焚一座山而已,何须阵眼在手?”
老妪顿了顿,再补充道:“更何况,世上能开启纯阳焚寂大阵的阵师又不只有我一人。”
“风水。”
淡淡两字,紧接在老妪话尾从阴柔红唇中淡淡吐出:“风水来京都了,对吧?”
“看你也没蠢到家。”老妪讽刺道。
“是夏隐让你来找我的。”圣人反省道。
“呵呵。”老妪沉笑不语。
“她现在哪里?”
“你无需知道。”
“……”
城北,西关道。
两抹烈焰牵轻车,马夫拽绳风呼啸。
宝蓝色的飘带随风扬起波浪,猎猎作响。马车内两位冷如冰霜的女子相对而坐。墨言不知何时脱去了染血的银龙道袍,换上了一件白衣黑边的秦风道袍。虽同为纯阳制式,却更显英俊飒爽。
“不曾想,你也会有怕死的时候。”墨言冷漠道。
余悠然伸起惨白纤细的右手,轻轻掀开一角窗纱,看去窗外街上景色,无情冰冷道:“谁都怕死,我也不例外。”
墨言随眼也看出窗外,看着来往路人她低声问道:“算人不算己,你的卦象准么?”
“那不是我自己的卦,所以应该准。”余悠然道。
“师尊的卦象呢?”
“更准。”
“……”
城西,真武山。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魂葬真武山。
今年国考虽然只是才开头,但人们丝毫不会怀疑它将会使写书大唐风云录的史官们耗费去许多笔墨,甚至可以堪比八十年前那场芳华绝代的无双国试。因为,它具备许了多史无前例的特殊性,以及牵扯着无数足以撼动天下的人和事。
这就是命运…
真武前山口。
自醉道人走后,围观的考生便陆陆续续地也走了,有人欣然北去,有人落寞四散,但都带着一丝足以回味半生的震撼。此时此间,独剩数千御林军包抄着山门左右,数里开外还有数万官军候着,手里挺刀身披战甲,杀气淋漓。他们都在等待兵部的传令手谕,只手谕一到他们的绣春刀便能名正言顺上山拿人,以正大唐国威!
情势虽湍急万分,但真武山里的道人似乎全然没把这当作一回事。
武考结束,真武山的道人们就跟着考生们四散了。或抱柴薪上山,挑木桶下山,或高歌喊去一首《侠客行》。该打扫考场的打扫考场,该备马出行的备马出行,来来往往,上上下下,更有甚者停留在守备官军面前,无知无觉地就唠起了嗑来,谈笑怡然与肃杀俊冷形成强烈对比,怪异且突兀。
西北侧,魏严的尸首及十数御林军士的残骸,在事后不久便被大唐官府收走了。空荡荡的场间此时只有一名肥头大耳的胖和尚在双手合十,盘膝打坐,念叨叨着不知何意的往生经文。莫看平日胖和尚大大咧咧,一副二流子模样,其实他的佛心并不见比他师兄少多少,或许他只是不喜那佛门清规戒律的约束罢了。
“驾…”
“哒哒哒。”
未时三刻刚过。
真武西门南端忽然卷起黄尘数里,紧接着大地颤抖,马蹄马啸声远远传至。放眼望,数十里开外,有无数黄衣武士挥缰绳策马狂奔。不多久,最前端的几匹快马首先掠至山口,为首的黄衣青年迅速翻身下马,越过包抄于山门两侧的御林军士,一路急跑上山。后来的黄衣武士则止步于山外,骑马列阵夹在前后两拨御林军士之间,遥遥对持。
这是京都黄家的态度。
“哒哒…”
青年急跑,连爬带跃,一路至山腰。
当远远看得逗留在栈道附近打鼾乘凉的数百彪形男女后,他方才把急步稍稍变缓,卷长袖挥去大汗,气喘吁吁遥首四望。只是看了许久,他却没在人群之中找到那二道与众不同的身影,净只见到夏侯、雷猛几人不知从来找来了副牌九,正坐在大树下玩得不亦乐乎,嘻嘻哈哈。两相对比,黄崎顿时汗颜至极。心想这夏侯也是个人才啊,旧祸仍在新祸又来,前后死了那么多人,他却硬像个没事人似的,真不知道该他说心宽阔还是一根筋好。
“夏侯!”黄崎走向大树下,边高声喊道。
狗尾巴草抖抖翘翘,夏侯随声看,但见黄崎便招招手随口应道:“嘿!你小子咋才来啊?”
黄崎没好气地鄙视去:“什么叫才来?城南城西隔千里,传信来回便要一刻,你当我神仙啊?”
“呵…”
夏侯笑一笑,抖着狗尾巴草拍拍身旁石墩,道:“得了,跑几步就累得像条狗似的,坐吧。”
“崎少,给。”
黄崎走至大树下,接过雷猛递来的水囊,当头喝去半响方才歇过些气儿来。
挨着石墩坐下,问道:“有道殿不去,你们咋窝在这山嘎嘎边呀?”
“三条子。”
“哒…”
夏侯奋力打下一牌,接着一手拿掉嘴里的草儿,随意回道:“谁稀罕呆那烟熏熏的地儿?况且阿寻说了主不请客不进,咱呆这山嘎边不也挺好呀?有些兄弟受伤了需要包扎,在这里咱咋整都成,也免得人家说咱们不体面嘛。”
“哦对了,怎么不见夏寻和墨闲?”黄崎问。
“他俩呀?”夏侯掀起玩味:“被唤去挨训了。”
“挨训?”黄崎似乎没听懂这话的意思。
“四杠。”
“哒…”
夏侯打出一牌,接着再把手中剩牌收拢起来搁在眉头上,转眼四眺。在茫茫山野之中寻觅许久,最后他伸起另一手指向真武主峰间的擎天石剑,道:“呐,看到那三颗小点点没有,不快登顶挨训了么?”
“额…”
黄崎随指向抬头…
但见真武主峰之巅擎天石剑之间有一羊肠小道,小道上端此时确有三颗细小人影正缓缓往剑柄的参天古枫挪去,那不就是夏寻和墨闲吗?黄崎见此,大概也就明白夏侯的意思了。那山顶上住着一位人间剑道巅峰的女人,女人的威能即便比起当年那把神剑也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夏寻两人此番上山必然就是被她唤去的。只是思绪之中有那么一瞬间黄崎似乎联想到了什么,却又不太肯定。
“他真像一个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