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六百七十八章 黄帝外经

医者为王 方千金 3314 字 8个月前

林源猜测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黄帝外经》都应该在春秋战国之前,最起码在之前有残本,后人才能补全,所以林源认为黄帝外经的原本应该不是春秋时期成书。

当然,也存在后人假借黄帝之名著书,也就是说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黄帝外经》其实都是后人编写,不过是假托黄帝时期的名医之名罢了。

要知道中国古代这种事并不少见,著书立说特别讲究,并不是你的书有道理别人就认可,还要讲究名气,就拿《本草纲目》来说,李时珍花费了近三十年编成,四处寻求出书门径而不得,还是李时珍死后《本草纲目》才得到了认可,最终成为医道名著。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古代很多人著书都会假托他人之名,最起码冠上名人的名头。

“是不是原本我也不清楚。”季开阳道:“这是我从别人那儿弄来的照片,知道是《黄帝外经》这才让你看看,我在网上查了,这《黄帝外经》可是大大的有名啊。”

“自然是有名,而且珍贵无比。”林源笑着道:“一直以来,中医都没有外科,这也导致所有的外科都被认为是西医,要是《黄帝外经》真的存在,中医就可以开设外科了。”

或许在其他人看来,这《黄帝外经》也不过是一本医书罢了,而且还是很多年前的,即便是上面记载了不少东西,也不可能比得过现在的医疗水平,但是这本书在林源以及一些中医名家眼中意义却完全不同。

要知道名不正则言不顺,很多东西都讲究来历,就拿外科来说,中医一直没有系统意义上的外科手段,即便是有人精通外科,也会被人冠上西医的名头,这就好比林源,林源也是懂的一些外科手段的,但是即便是他懂,别人也会认为他是从西医这儿学来的。

可是一旦有了皇帝外经,那么中医的外科就有了来历,如此就能让中医慢慢壮大,中医也不会单单局限于慢郎中,不懂得急救这样的范围之内。

虽说林源并不在乎什么中医西医的称谓,但是倘若不为中医正名,或者争取,那么有朝一日真的就不会有人学习中医了。

“黄帝外经?”边上的周桦不解的问道:“黄帝还有外经?我怎么只听过黄帝内经?”

“那是你孤陋寡闻。”林源笑着把黄帝外经解释了一下,然后向季开阳问道:“季大哥,你能让我看这个,难道就没有打听这个石碑的来历?”

“我能给你说,自然是打听了。”季开阳笑着道:“前一段时间有人盗了一处古墓,这石碑就是从古墓中现的,不过这一伙盗墓团伙还没有找到,目前流传出来的东西并不多。”

“什么时期的古墓?”林源问道。

“应该是秦汉时期的,不过却不知道是什么人的。”季开阳道:“目前这个案子还在真破,这块石碑也只是流传出来的一块,我想应该还有。”

季开阳来到学校门口,就看到林源和周桦在一起,周桦也是见过季开阳的,急忙道:“季哥。”

“我就说小林你怎么在这儿,原来是找小桦来了。”季开阳呵呵一笑,看着周桦道:“今天没课?”

“今天是礼拜六。”周桦急忙道,面对季开阳,周桦更加拘谨,毕竟季开阳才是云家未来的继承人,他在燕京很多事情都不可能直接找云老,惹出事还要季开阳帮忙。

“小林,你来了燕京,怎么也不告诉我,若不是我听陈叔叔说起,还不知道呢。”向周桦点了点头,季开阳这才向林源道。

“我也是今天才到,打算明天去探望老爷子。”林源笑着道:“谁知道你还在燕京。”

“其实我也不是一直在燕京,不过我现在坐在的部队距离燕京不远,而且回来也方便。”季开阳道。

“我看是舍不得某人吧,是不是有打算让我帮你约人?”林源道。

“这倒不是,这么长时间了我不至于连个人也叫不出来吧。”季开阳干笑两声道:“我这次找你是有别的事。”

说着话,季开阳左右一看道:“这儿也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找个地方,要不去国都食府?”

“好啊好啊。”林源还没吭声,周桦就急忙道:“我早就听人说国都食府,不过还没去过呢。”

“既然周大少要去国都食府,那我们就去国都食府吧。”林源点了点头。

章廉羽来的时候就开着车,林源和周桦上了车,林源也没有招呼王占军,他知道王占军自己会跟上的。

到了国都食府,进了包间,几人坐定之后,章廉羽拿出手机,找到一张图递给林源道:“你看看这是什么?”

图片是一块石碑,上面的文字很是古老,若不是林源从小跟着林颐志学过,还真认不出来,即便如此上面的字他也认不全,也只能认出大概,不过认出最上面的几个字,林源当下就是一愣,满脸的不可思议,因为最上面的几个字是--黄帝外经。

很多人都知道《黄帝内经》,而且现今社会《黄帝内经》的不少版本都很流传,众所周知,《黄帝内经》是中医典籍,几乎算是中医的启蒙,之后的很多中医理念都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黄帝外经》。

从字面意思看,黄帝内经自然说的是内科,那么黄帝外经讲述的自然就是外科,然而事实上黄帝外经也确实是一本外科书,他是中医最早的外科典籍。

《皇帝内经》总共十八卷,一直流传至今,然而三十七卷的《黄帝外经》则早已经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