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公私之藏

医者为王 方千金 3345 字 9个月前

“哦?此话怎样?”

“周大哥,现在只要是一张有点疗效的方子,就能够换取巨额的利润。像老爷子所说的,对于肿瘤有特殊效果的方药,更是无比珍贵的存在。这药方最好是保留在原创者的手里,否则,一旦泄露,引的后果可不仅仅是方药的本身。”

这一点很好理解,现代人因为环境恶化以及自身的作息生改变,肿瘤,恶性肿瘤的病率极高。

西医对于肿瘤的治疗方案,无非是手术,放疗,或者化疗。

在这些方案当中,每一种的治疗方式,都不尽如人意,而且治疗后的并症后遗症十分严重。

如果周家的这种针对肿瘤有特效的方药传出来,那价值怎么说都不为过。

这个方剂真的就面向公众开放,看上去好像是利国利民,实则不然。

因为别有用心的商家,还有想要从中获得利益的人,会千方百计利用它赚钱。

药方大家都知道,所以竞争起来,国人最擅长的就是价格战。而价格战越演越烈的终极,就是偷天换日,以次充好,以假换真。

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势必会降低口碑,出了大事国家有关部门马上就会调查,进而查封,一个好方剂,可能就这么被毁掉了。

周毅苦笑道:“林医生,我也是担心会毁了方剂。但老爷子的个性您不知道,说出来是一定要做的,老爷子对于善举一向是人家能做,咱们就应该能做。咳,我还真不知道老爷子酒醒后会生什么样的事情。”

林源想了一下说道:“周大哥,这样,我给你出个主意,到时候老爷子自然就会罢手的。”

周毅对自家老爷子很头疼,几十年养成的习惯,即便是当了周记制药厂的厂长,还是老爷子说一不二。

听林源说有办法,不禁起了好奇之心,想看看对于这样一个执拗的人,林源会有什么办法。

“周大哥,这样,咱们两个签一个合同,周记制药厂跟心源慈善总会合作,无偿提供你们周家的秘药。当然,这必须是心源慈善总会接到类似的医疗援助申请,才能够动用。而周记制药厂和心源慈善总会,务必对秘药药方实行保密。”

周毅听了大喜,这就等于是用合同的形式约束了周家秘药的保护措施。这样一来,秘药用到了慈善用途,能够满足老爷子用它为大众谋福利的想法,而且还把秘密保留下来。

“林医生,谢谢你,这不是说我就是心疼这药方,而是怕流传出去把整个方子给废了。”

林源正色道:“周大哥,其实,在中医方面,大家广泛交流是没错的。研制的秘密绝活保密,更是没错的。每一项绝活,都有前人无数的智慧在其中。许多细小的细节,决定了绝活的绝,而把秘密公诸于众,很可能就完全变味了。”

“是啊,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完整的知识产权,是有其自身展的土壤的。如果人人都搞山寨,那原有的代表智慧的东西,就会被山寨给改的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不错,中医需要高层面的交流,需要大家不藏私。不藏私不代表要把所有的一切都公诸于众。这就像是社会一样,藏富于国未必就是天下大公,藏富于民也未必就是遍地自私。有些事情,还得辨证区分。”

林源,周传亭父子三人把酒言欢,谈论的还是中医在推广层面的量化标准。

中医的疗效,那是绝对没问题的,要不然,国家也不会把通过师徒传承的中医学徒,当成是跟通过考核获得资格的医师一样。

周毅的眼光,并不一定比周传亭要深远,可他是新时代的人,在思维的开放性上面,要比周传亭强得多。

固有的传统理念,势必会受到时代的冲击,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现实。

一门传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实际上是它能走多远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林源的想法,就是通过培养新生代的中医人,慢慢把这种量化标准模式引入到思想当中去。

在老一代的中医人中,思想非常繁杂,不要说量化标准,就是门户之见,都够扯上几百年的。

这绝对不是夸张,而是中医的历史太久远了,那一派流传到现在,不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

真的追根溯源,写一部千万字的本门展鸿篇巨作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要在老一辈的身上实现思想上的融合统一,太难了。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想要中医走上主流的医疗舞台,正规化,标准化,可执行的法制标准必须要出来。

不得不说,中医在这上面是很吃亏的。同样一个药方,会因为病人的身体状况,病患原因不同而要酌情增减。

就这一个事实,怎么量化标准?而西医的东西,很多都是死的。就比如说生理盐水,就是百分之零点九,这个不会变化。

西医的制药也是如此,一种药物,通常会以标准计量单位生产,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医生临时决定临床应用剂量。

中医能不能也引进这种机制,把药材的使用量量化到这种级别?

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因为就在统一计量单位上,都会引一场口水战。两,钱,这些基本计量单位在中医上使用了多少年了?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真的要归结到克这种单位,不知道会有多少中医人跳出来狂喷呢。

几千年的传统,碰上沧桑巨变的时代,这种对撞,绝不是温和的商量。而是一种类似于变革的那种较量。

林源甚至认为,短时间内,这种思想上的较量,不会出结果。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中医人,要正视这种变革,本身这种变革就未必是正确与错误的较量,而是一种观念上的较量。因此,中医人要耐得住寂寞,有的了足够的耐心。

一代,两代甚至三代都有可能完成不了这个目标,但只要有对中医矢志不渝的信心,就一定会有实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