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再做一期节目

医者为王 方千金 3249 字 9个月前

但在最近,西医一些研究者发现,在手术的术中和术后,用华夏的针灸技术,可以极大缓解病患的疼痛。

而且,在术后的恢复过程中,中医的一些保健类的食疗药疗,对于病患的恢复有非常神奇的作用。

目前,在美国的一些顶级的研究机构中,已经开始了对针灸的临床手术的课题研究,每年获得的科研基金,是非常多的。

这就说明,中医在向西医学习的同时,西医也在汲取中医的宝贵营养。

林源笑道:“芮女士,我所看到的,是中西医在不断互相影响,最后,会有一个相对互相融合的过程。这是大势所趋,可不是我胡乱预言的。”

“林先生,既然这样,那中医就应该积极和西医产生良好的互动,您怎么在杏林会上有回归传统这一说啊?”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中医在清末一直到现在,经历了一段非常让人痛心的过程,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医丢掉的东西太多了,被打压得太厉害了,甚至都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了。芮女士,您的见识就够广博的了,请问一下,您对中医了解多少呢?”

芮蔓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说道:“林先生,没有听您讲解以前,我自认为对中医了解不少了。但听了您的一番话,我才知道我对中医的认识有多么的肤浅。确实,中医在人们的心目中甚至到了伪科学的边缘,这是您提倡中医回归传统的原因么?”

“是的,中医无力,中医人是责无旁贷的,但也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复杂原因。要想让大众对中医有个客观的认识,就要让中医回归本来的面目。神话中医和妖魔化中医,都是对中医的巨大伤害,回归传统,回归本源,以真面目示人,才是一个科学审慎的态度。”

芮蔓点点头,想了一下说道:“林源先生,我想再做一起访谈,让您和我们的观众现场连线,这样,就能够有一个互动,您接收这样的安排么?”

“这个……”林源一下子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类似节目,一个主持人,一个专家,推销产品,怎么看,都像是骗钱的一样。

“是这样的,林源先生,我们的节目播出以后,反响是很不错的。有很多人给我们栏目组打来了热线,询问有没有续集。呵呵,我们节目都成了电视剧了,非常多的观众,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延伸的东西。”

“行,我接手这样的安排,芮女士,不会让我做一些推广和宣传之类的东西吧?”

“放心,林先生,我们可是正规的央视节目,绝不会在节目当中要求您做别的事情的。我倒是想跟您交代一下,在我们的访谈节目中,请不要插进去自己的植入广告,那样会被直接掐掉的。”

林源一下子放心了,现在做节目,尤其是涉及到医学类的节目,弄得面目全非,不是广告就是推广,林源可不想成为这样的人。

林源摇头苦笑道:“芮女士,华夏一些中医秘方的流失,肯定不能用损失不太大来形容。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种流失对于中医的损失是很大的。但我觉得,这种流失是无法动摇中医的根本的,仅此而已。”

要知道,中医的底蕴是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的,一个药方,几百个药方,对于中医这个庞然大物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

不管是多么神奇的药方,都不会是不可替代的。

就拿林源祖传的续命丸来说,这是林家先祖经过了几代人研究积累下来的一个非常宝贵的名方。

可是,续命丸如果不存在了,难道中医就没落了么?很显然是不能的。

而且,只要有中医理论在这里,会有无数中医同行研究,迟早会破解曾经存在的方剂,或者是能够找到替代的方剂。

中医是华夏文明的一座丰碑式的标志,它跟华夏的各个思想流派一样,都在华夏文明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整体而言,中医是有着独特的思想观的一门传统思想流派。不得不承认,在中医发展的初期,是跟一些祝由,占卜一些值得商榷的东西混杂在一起的。

古文字中,医字的中间就有一个大大的巫字。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巫医不分家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事实。就算是在大唐,医类学科里还有祝由科这一门类。

难能可贵的是,古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主流的中医,把祝由占卜这些东西,从中医中剔除出去,慢慢形成了一门比较专业,比较纯粹的专门以治病救人为目的的单纯学科。

要知道,华夏人历来是尊重传统,尊重祖先的。能把流传了几千年的东西给慢慢剔除掉,就冲着这份严谨,也应该给中医加上不少分。

都说中医的思想是唯心的,林源可不这么认为。

林源认为,中医是有唯心的成分,但总体而言,是在敬畏天地,也就是敬畏大自然下衍生出来的一套思想体系。

这样的体系,在华夏古文明中可以随处发现,也就是说,华夏古人对于世界的认知是充满大世界观的。

而因为当时所处时代的局限,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所以才会出现一些唯心的,形而上学的一些理论的出现。

有人曾经研究,东西方文明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着眼点的差距上。为什么奠定当代思想体系的诸如逻辑学,物理学这些东西能够在西方出现,而东方则是没有出现,主要的原因就是东西方人在观察世界所采取的角度不同。

亚里士多德观察的是日常的一些行为,因而就能够根据日常的物体运动,人们的行为逻辑奠定了西方学科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