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奢华的马车内,宋鸣珂斜倚在精绣靠垫上,慵懒得如同刚从春睡中惺忪睁目的猫咪。
她昨夜翻书到三更才歇,夜里做了大堆乱七八糟的梦。
此时路途颠簸,困顿不堪,不多时,她便陷入半梦半醒中。
待觉马车停下,余桐低声轻唤,她才知,队伍早已抵达行宫多时。
帘子被掀开,她伸了个懒腰,整理袍裳,行至车头。
在她适应耀眼阳光的过程中,数千人有序跪于保翠山行宫前,叩首齐声山呼。
“吾皇万岁万万岁——”
震天动地,响彻云霄,连逶迤青山亦透着肃然。
宋鸣珂差点没忍住哈欠,摆手命众人平身。
马车旁的两人同时伸手,意欲搀扶。
她定了定神,方认出并非剪兰缝菊,亦不是刘盛或余桐,而是俊美无俦的霍睿言,以及容颜清雅的元礼。
两名少年对望一眼,各自蹙眉,均不撒手,莫名予人针锋相对的错觉。
欸……平日从不献殷勤的两人,在闹哪一出?倒有点像……争宠?
细看左侧的骨节分明,手指修长,微有薄茧;右边的白皙如玉,纤巧柔美,暗带药香。
她犹豫了极短一瞬间,干脆落落大方地搭上两人的手掌。
霍睿言的手瞬即由温热变得滚烫,而元礼的手,竟冰凉如秋霜,且渗出细密的薄汗。
然而,宋鸣珂并未关注二人微妙的变化,正当她准备走下马车,睡眼不经意投扫向前方密密麻麻的人群,目光如被磁石吸附了一般。
公主?宋鸣珂先是一怔,随即嘴角勾了勾,脚步加快。
偏厅内炭火正旺,两名丽人静然端坐,分别是华服焕然的皇后,和女装打扮的宋显琛。
宋鸣珂既难过,又觉滑稽,对母亲施礼,还装模作样问:“晏晏身体好些了吗?”
宋显琛瘦削的脸泛起红意。他这两月寸步不离在昭云宫,此番迫不得已,才改穿粉绫裙,薄施脂粉,佩戴南珠翠玉,随皇后同来。
宋鸣珂悄然打量兄长,见他生得标致,神态忸怩,莫名有种“他远比我温柔贤淑”的错觉。
命余人退下并掩上大门,皇后柳眉不经意一扬:“听说,你以三哥儿的名义,为雪灾筹集了不少资金?”
今日朝会散后,有关“太子”的独到政见,引领万人祈福而避雪灾的大孝大义之举,搜集城中闲置物、举办义卖的仁爱之行……已演化成不同版本,传入后宫,引起轰动。
对于皇后和宋显琛来说,宋鸣珂乃娇懒软糯的草包公主,能冒充太子不穿帮,已算万幸。
得悉她做下一连串的大事,件件皆深得圣心民心,一洗太子“仁厚但无所作为”之名,教母子二人惊喜之余,又不免惊恐。
此前怕影响宋显琛休息,宋鸣珂对自己的所为只略提了几句,更没在皇后面前明说。
纸包不住火,她只好承认一半,推托一半:“一来心忧爹爹病情,二来定王已着手实务,孩儿也想效仿一番。二表哥出主意,大表哥负责运作,表姨父闲来指导,众人齐心协力,不失为善举。”
她轻描淡写,功劳全往霍家身上推,含混应对母亲的询问。
皇后大抵觉得她小小女儿家什么也不懂,不过机缘巧合揽了好名声,劝勉几句,不再追问。
宋显琛自始至终垂下眉目,无人看得清他眼底闪掠而过的,是疑虑或是钦羡。
…………
“太子”声望如日中天,宋鸣珂忙碌雪灾后续要务,所到之处总能受到热烈礼迎。
她不得不收敛倔强小性子,摆出一本正经状。
既努力为哥哥攒下名声,就不可半途而废。
腊月初,存放京郊的物资顺利转移,宋鸣珂与霍家兄弟亲自核查,确认再无遗漏,总算舒了口气。
霍睿言带了两名仆役作最后巡视,宋鸣珂闲得无聊,见难得天晴,遂邀霍锐承到宅院外的梅林散步。
疏落枝桠,艳红、粉白、淡绿迎霜傲雪,幽香淡淡深入心脾,教人精神舒爽。
宋鸣珂爱煞了梅枝,无奈人矮力弱,蹦来跳去只掰下几朵残梅。
“晏晏,”霍睿言微笑,“咱们留在晋江文学城,哪儿也不去。”朝阳如碎金,漫过他那身水色道袍,为本就芝兰玉树的丰姿添了一道暖芒。
可惜,虚有其表。
宋鸣珂既不冷淡,也不热切:“听闻定王兄隔日便来,果然是孝子!看来,太妃的病是时候好转了!”
宋显扬自能听出话中讽刺,惶惑间无从分辩,顺应接话:“得陛下金口玉言,母妃自是福泽倍增。”
“去吧!莫让太妃久等。”
“是,臣恭送圣驾。”宋显扬深深一揖,眸底震悚未退。
宋鸣珂坐上腰辇,眼角余光瞥见其神态、衣着,与记忆中全然不符,总觉像换了个人。
今生,他……似未娶妻纳妾?上辈子的贪声逐色呢?
转性了?不可能!
宋鸣珂一想起他那双兽眼,登时磨牙吮血,明明置身于炎夏,却有种冰凉感直透心窝。
当时,若非那人……
对,那人名叫秦澍,是掌管御前禁卫亲军的殿前司都指挥使!
印象中,此人容貌俊朗,眉宇间谨慎与傲气并存,是少有的青年才俊。
若非他极力阻挠,她怕是活不到北行路上。
残存记忆再度来袭,宋鸣珂对秦澍心存感激,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他,又为可怖往事而浑身颤抖。
宋显扬怎能起歹念?就算她前世长得不赖,可她是他妹妹啊!
那是何年何月何地?亭子周边有山有水,不像皇宫,更似行宫……
哪座行宫?保翠山?奔龙山?镜湖?
宋鸣珂勉力回想,头痛欲裂,乱糟糟的片段来无影去无踪,最终只剩唯一念头——这辈子,绝不能让类似事件发生!
当日,宋鸣珂受往事困扰,胃口不佳,只随意吃了两口,命人将食案撤下,也无心批折子,斜斜依傍在竹榻上纳凉。
午后,元礼如常觐见。
刘盛、余桐、剪兰、缝菊等仆侍一见他,皆面露喜色。
余桐引路,悄声道:“元医官来得正好!今日圣上龙体不适……”
“何不早派人知会?”元礼长眸一暗,眉头紧蹙,加快步伐。
阁中的宋鸣珂懒懒坐起身,理了理窄袍上的金玉环带。
数月相处,元礼隔日问诊,彼此熟络,不拘小节。
宋鸣珂忙时顾不上饮食与歇息,偶尔胃痛或肝火旺盛,别的毛病倒没有。
她一开始对政务懵懵懂懂,全依靠安王,后逐步熟悉,担起重任……当中的付出,除了日夜与之相伴的几名心腹,无人知晓。
而元礼,通过她的体质变化,诊断出其日常作息,反复劝过几回,也尽心调理,好让她撑得住超乎寻常的压力。
听说龙体欠安,元礼明显流露紧张与忧虑。
“陛下不舒服?请容臣号脉。”
“无妨,”见一向镇定自若的元礼掩饰不了手足无措,她微微一笑:“陪朕说说话。”
元礼迟疑片刻,撩袍坐到下首,无奈宋鸣珂以手支额,一语未发,这天根本没聊起来。
良久,元礼从药箱中取出一宽口白瓷罐:“臣带了小罐蜜渍梅花,陛下可愿一尝?”
“好。”
宋鸣珂并未忘记与元礼初见时的那一幕,白梅疏枝横斜,他素手轻撷梅萼,纤纤瘦影,堪比不食人间烟火的少年仙君。
在她恍惚间,元礼以木勺舀了一勺蜜,放入余桐备好的杯盏中。
温水泡开后,被蜜腌渍了两个季度的梅花蕾逐一绽放,煞是好看。
幽香与蜜味弥散于半空,教人心旷神怡。
“这便是元卿家曾提及的梅花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