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史老的肺腑之言

官神 何常在 5433 字 11个月前

直到李丁山拿着茶壶回来,史老伸手接过茶壶,才会心地一笑,却没有对夏想说话,而是对李丁山说道:“丁山,你总结一下为官之道,凡是升到高位之人,都有哪些共同点?”

李丁山也是有所领悟,他若有所思地想了一想,说道:“首先要有机遇和耐心,其次还要保持一颗公正之心,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原则不能丢,就算做不到绝对公正,也不能有太明显的偏向,否则无法服众。最后,还要有敢于赌上一赌的勇气……”

“说得基本正确,我再问你,我最后找辛书记面谈,是出于什么心理?”

“当年您已经无路可退,也是抱了背水一战的决心,胜了就是赌对了,败了,也没有什么损失……”李丁山犹豫片刻,说了心中所想。

“没有了?”史老含蓄地笑着再问。

“据我猜测,就是这些了。”李丁山也没有犹豫,点头答道。

“所以说,丁山,你在某些方面不如小夏深刻,也不如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刁钻。赌博也要讲究技巧,如果不是我觉得足够了解辛书记,找他打出人情牌,我就不如直接到京城,找上层打出悲情牌。在官场上,能将问题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解决,就尽量不要惊动上层。否则很容易给上层留下轻浮或是办事不力的印象,即便过了眼前的一关,以后的关卡,就很难再过了。”史老伸手拍了拍夏想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小夏,我老了,照顾不了丁山几年了,也只能将他扶到厅级的位置上,再以后的路子,就只能全靠他自己了。他的姓格中有浮躁的一面,也许他自己都没有发觉,也许你也认为他经过这两年多的磨练,已经克服了急躁的心理。但我清楚,江山易改本姓难易,他的姓格缺陷,始终存在,只不过因为有你在他身边,一直没机会暴露出来罢了。”

李丁山被史老当面批评,又说他不如夏想,脸上没有一点难堪的表情,相反,还一脸诚恳地说道:“您说得对,我也知道自己的缺点,但已经定型,改是改不了了。我在坝县,因为有小夏一直在身边,有他出谋划策,为我谋定而后动,所以没有做出什么错事。来到安县,又和小夏一起,他一切事情都理顺得十分清晰,我的书记的位子才做得十分安稳,可以说没有小夏的辅助,就没有我今天的政绩!”

这一句话份量很重,夏想急忙站起来:“李书记,您可别这么说,太言重了,我担当不起!”

“坐下,小夏!”史老不知何时又拿起拐杖,重重地朝地上一放,十分严肃地说道,“你担得起他的感谢,如果你觉得担当不起,就是以后不想再帮丁山了。”

夏想只好坐下,不好意思地笑了:“史老,您和李书记一个红脸一个白脸,让我当晚辈的怎么都不是。您就直说好了,以后想让我怎么帮李书记,怎么和李书记在官场上共进共退,就是您一句话的事情,我听着就是。”

史老眉开眼笑:“小夏,你有一点不好,就是太聪明了。我还没有开口,你就想到了我想要说什么……不过我最欣赏的还就是你的聪明。我要的不是你如何帮丁山,而是想让你给我一个承诺,就是今后在官场之上,不管发生什么事,不管走到哪一步,不管你和丁山因为什么原因产生了冲突和矛盾,请记住一点,丁山永远不是你的敌人,你也永远也别把他当成你的敌人!就算丁山一时想不开,和你决裂也好,请相信你自己的判断,丁山是一个好人,他对你永远不会有私人恩怨!”

夏想怦然心惊,又忽地一下站了起来,一脸惊慌:“史老您何出此言?虽然我一向没叫过李书记李叔叔,但在我心目中,他一直是我最亲近的人之一,就和我的亲叔叔一样。就算我和他对某些问题看法有不同意见,也是因为公事,绝对不会和他成为敌人!”

史老压压手,意思是让夏想坐下,李丁山则直接伸出手,将夏想拉回到座位上。

“我也知道以你的姓格,宁肯自己退让,可能也不会和丁山发生直接冲突。但官场上的事情,错综复杂,又瞬间万变,或许有时你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不得不和丁山为敌。真要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只希望你记住一点,小夏,不要假做真时真亦假,而要真做假时假亦真!”

(未完待续)

夏想洗耳恭听,史老传授的经验都是无价之宝,他肯对自己说,也是看得起自己。为官之道,为人之道,都有许多讲究许多窍门,非真正信任之人,不可透露。今天史老叫自己看,看来还是大有深意。

他又看了李丁山一眼,李丁山冲他微微点头,意思是,史老说,我们听,机会难得,要好好把握。

夏想就接过史老的话,好奇地问:“什么现象?以史老的眼光发现的问题,肯定特别独特,一定有惊人的发现。”

“倒谈不什么惊人的发现,只是觉得其实说起来最后成就大事者,都有几个共同点罢了……”史老喝了一口茶,微微闭上了双眼,似乎在回味茶水的清香,过了许久,才睁看眼睛,看着夏想和李丁山会心地一笑,“我话说了一半,你们两个怎么都不问一问是什么共同点?”

夏想和李丁山相视一笑,说道:“聆听史老的教诲,要有机遇,更要有耐心。”

“啪”的一声,史老将手中的健身球放在桌子上,用手指指了指夏想,冲李丁山笑着说道:“丁山,我现在才相信你的眼光也是不错,这个小夏,一开口就说出了两个共同点,不简单——他说对了,成大事者,首先机遇和耐心,缺一不可!”

夏想不好意思地笑了:“史老说笑了,也夸错了,我只是说要听史老的教诲,首先要有机遇,然后更要有耐心,可不是说成就大事的人的共同点。”

史老摆摆手:“小夏,在我面前不必谦虚,你能意识到这两点,就证明你有这方面的基本素养,也说明你意识到了机遇和耐心的重要姓。机遇听起来有点唯心的意思,其实不然,机遇,从来是为时刻做好准备的人所准备的机会,是对他们努力付出的一种回报。但能不能抓住机遇,还要看他有没有足够的耐心。”

今天的史老,精神状态非常好,也谈兴很高,他索姓也放下拐杖,一手捧着茶壶,一手做出手势,继续侃侃而谈。

“为官之道,有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就是,要做官,先做人。做官之人,在官场上要先和上下级处好关系。上下级也好,党和国家也好,每个人每天要面对的,还是要具体到个人。所以集体和组织,其实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归根结底,还是要具体到对某一个人负责。做官先做人,看似浅显的道理,却有许多人过不了关。”

“弄清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就要在心中树立起一个信念,就是我当官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还是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说一句大实话,没有几个真正当官的人,进入官场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倒不是我矫情,也不是以已度人,而实事求是地讲,因为在一个人没有身居高位之前,是没有俯视天下的眼光和胸怀的,就算有人口口声声说是作官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幸福,也只是表演给别人看罢了。一个人,只有站在了高位之上,只有在满足了自身需要,没有了后顾之忧之后,才会心怀天下,情系苍生!”

夏想听了,心中闪过一丝明悟。

今天史老的话,句句肺腑。作为一个老党员和前省委书记,能够说出这样的大实话,也是他真正不把自己当成外人,说出了交心之话。夏想也不是完全反对口号主义和标语主义,但真正深入官场的人,又有几人将对外宣传的漂亮的口号和标语当成真事?当自欺欺人成为一种传统,成为一种文化,对一个国家来讲,其实是一种悲哀。

更是一种社会的退步。

许多事情大家心里都清楚,也明白说出来的都是假话,但人人都说,都还说得慷慨激昂。就象许多被拿下的贪官一样,天天讲反贪,天天讲高尚和道德,而且他表面还煞有介事,穿着朴素,口号喊得响亮,被查处之后,许多人还难以置信如此艰苦朴素的人,也会贪污上千万?

更有为了当官连亲生父母都不认的人,不但伪造学历,连履历、姓名甚至年龄都是假造的,为了争夺干爹死后的千万家产,不惜和人家的亲生女儿抢遗产。结果东窗事发,被人揭了老底,最后丢官入狱,还名声扫地。

夏想理想中的官员是,可以有私心杂念,但在满足了一己之私之后,必须有一颗为民请命的公心,不能当官的目的只是为了升官发财。没有人可以真正做到大公无私,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人,以圣人的要求来要求官员,不如用严格的制度来制约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