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意义深远的结局

官神 何常在 5315 字 11个月前

纪委书记邢端台平常不显山不露水,但他在常委会排名比较靠前,所以说话的份量也是很重:“我的意见也和梅部长一致,同时朝度作为小组的组长,既然他都点头了,对于小组内部的事务,大家也就不要过多地干涉了。”

这一句话更绝,直接就将众人推开,除非再有人提出完全不同的意见,否则只要赞成增设综合三处,就得认可由综合一处代管的建议,不同意的话,就是不给宋朝度面子,插手本该宋朝度处理的领导小组的内部事务。

本来想发言表示反对的政法委书记李炳文,一听邢端台的话,急忙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端起水杯喝了一大口水,差点呛着,咳嗽两声说道:“还是由叶书记做出决定吧,基本上大家讨论的也差不多了。”

崔向明白大势已去,范睿恒雷霆一击,本来分散的常委们,现在基本上分成了三派。一派是以叶石生为首,一派以范睿恒为首,还有一派是梅升平一样特立独行的一两人。

还是又重新站队了,全是因为该死的夏想!崔向恨是牙根直痒痒,本来有望一举奠定叶石生绝对威望的一次常委会,因为范睿恒的突然强势,因为梅升平意外抬出夏想,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而且还成就了范睿恒的威望,让崔向大失所望的同时,又懊恼不已。

看来也不用等别人表态了,没有表态的几人基本都是中间派,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也会附议梅升平,崔向也就附和说道:“叶书记的意思是?”

叶石生如果非常坚决地拿出一锤定音的气势,也可能会再重新树立起一些威望,他迟疑一下,却又问范睿恒:“范省长还有没有意见?”

“我的意见和朝度的看法一样。”范睿恒恢复了一脸平静,淡淡地说道,“如果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可以再提嘛。实在不行,就请叶书记最后做决定了。”

叶石生点点头:“那今天的会就先开到这里,通海铁路就由省政斧上报交通部……”其他的事情,竟然提也没提。

在在座常委的印象中,常委会也不知道开过多少次了,虽然也并不是每一次常委会都能解决问题,但从来没有一次常委会象今天一样,最后是一个不了了之的结果。不过大家都心里清楚,叶书记输了,在关键时刻叶书记软化了立场,在面对范省长的强硬态度之时,没能顶住压力,主动退让了。

基本上所有人都清楚了一件事情,叶书记从省长到书记,权力大了,脾气没有大,还和他担任省长时一样,不够强硬。此次常委会虽然讨论的都不是什么重大的问题,但却是燕省政坛上一个影响深远的分水岭,标志着范睿恒奠定了强势的形象,同时叶石生以前努力维持的一把手的形象,威信大降!

绝对是燕省政治生活中,一次意义深远的会议。

散会后,宋朝度故意和梅升平走在一起,他落后梅升平半步,笑呵呵地说道:“梅部长,还适应在燕市的生活吗?”

梅升平扭头看了宋朝度一眼,微一点头,说道:“还行,燕市和京城没什么区别,不管吃住还是习俗,都几乎一样……怎么,是不是想给我介绍什么好吃的饭店?”

宋朝度就笑:“我知道有一家新开的饭店,有一道特色菜非常好吃,红焖小鱼,据说是从河里捞的鲜鱼,味道鲜美……有机会一起去尝尝?”

梅升平摇头一笑:“真是抱歉,宋省长,我不吃鱼,对不住了……”

梅升平走远了,宋朝度才无奈一笑,摇摇头:“梅升平,果然有个姓!”

(未完待续)

叶石生心中已经由一开始时的震怒,变成了现在的一丝惶恐和不安。

如果是别人强势说出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论,叶石生或许不会震怒,因为他自信凭借书记的权威,可以压下反对的声音,同时,崔向一直对他事事顺从,也让他隐隐有了掌控一切的感觉,认为在常委会上只要是他决定的事情,就不会有人说三道四。即便不同意,也顶多是弃权而已,没想到呀没想到,范睿恒给了他迎头一击。

范睿恒是省长,是仅次于他的燕省第二号实权人物,有足够和他叫板的实力和政治资本。如果不是一段时间以来,范睿恒始终低调行事,基本上走的是稳定大于一切的路线,再加上崔向一直向他灌输范睿恒根基不稳的论调,说范睿恒不敢和书记矛盾公开化,更不会在常委会上和书记唱反调,否则传了出来,会让京城以为燕省一二把手不和,对范睿恒下一步的仕途大大的不利。而且范睿恒因为以前毕竟和高成松有过来往,担心给上层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凡事能忍则忍,能让则让,正是趁此时机确定书记权威的时候,不能错过大好机会。

整个燕省,叶石生最担心的就是范睿恒和他公开唱反调。崔向说的不假,范睿恒根基未稳,但他也心里清楚,他的根基也比范睿恒强不到哪里去,也是在常委中没有坚定的同盟,同时,他也相信上层对他信心不足,之所以让他接任燕省省委书记,也是为了燕省的平衡过度考虑。但也正是因此,他也想站稳根基,也想有所作为,给上层留下一个能干肯干的不负众望的书记形象。崔向的主动靠拢也正合他的心意,他也想趁范睿恒求稳心切之际,尽快地树立起书记的权威,从而奠定下燕省名正言顺的第一人的威望。

有崔向可用,有钱锦松辅助,有陈风也和他关系也算说得过去,再加上范睿恒也没有形成巩固的同盟,大事可成。

此次常委会,也是叶石生投石问路之举,所以他才故意没有召开碰头会,没有事先就单城市的申请资金一事征询范睿恒的意见。他压下来之后,范睿恒好象忘了此事,问也没问,就更让他心中笃定范睿恒在大小问题上,一般不驳他的意见,只要他提了出来,范睿恒基本就是默认的态度。

如果此次常委会完成达成他的目的,叶石生就相当于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会给所有人造成一个既成事实,就是叶书记定下来的事情,基本上在常委会上已经没有了反对的声音,相当于叶石生奠定权威的至关重要的第一局。

书记的权威一般情况上无人侵犯,当然有一般情况就有特殊情况,况且省长反对书记的议题在国内的政治生活之中,不但算不上特殊情况,还是常事。也只有省长挑头,其他常委才敢附和发出反对的声音。

叶石生在猝不及防之下,被范睿恒发出的强有力的反对声音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要不是后面几名常委唇枪舌剑争论一番给他争取了时间,他甚至会有短暂的失神,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范睿恒怎么就突然之间意气风发了?

好在叶石生毕竟是老官场了,在高成松的高压之下,也委屈求全了许多年,姓格不强势,能力不高,但政治智慧还是有的,片刻之后他就冷静下来,得出了结论:而对他的步步紧逼,范睿恒已经退到了底线,身为省长,燕省大权在握的第二号人物,不可能被他压得死死的,况且在高成松时代,范睿恒表现出来的政治手腕也是非同一般,否则怎么可能在高成松时代就游刃有余,同时高成松倒台之后,还依然屹立不倒?

叶石生明白过来了,他在崔向的鼓动之下,在最近几次小胜之下,在沾沾自喜之余,有点轻敌了——本来范睿恒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示弱也好,保守也好,是做过上层看的,而不是因为他好欺负!更不是因为他畏惧自己的书记权威!

当了几年的憋屈省长,叶石生的软弱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一当上书记就想翻身把歌唱?没那么容易!政治人物,所处的位置带来的权威只是表面现象,真正让别人畏惧和敬畏的,是政治智慧和过人的手段。叶石生自认相比范睿恒,他欠缺的东西太多,比如城府,比如周旋的手段,再比如审时度势的眼光,他唯一比范睿恒占据优势的就是职务,就是书记手中要行使的最后的王牌:一票否决权。

只是现在不比从前,以前政斧班子在常委会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最早的时候甚至只有省长一个人。但在经济先行的今天,政斧班子在常委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往往任何事情一涉及到经济增长,其他问题必须为经济让路。相对来说,政斧班子的发言权越来越重,况且在中央越来越强调要集中更要明煮的大方针政策之下,书记的一票否决权,越来越少见有人使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动用一票否决权,只能是书记掌控不了大局的无能表现。

以叶石生的姓格,更是不可能强势地大手一挥,将包括范睿恒在内的反对声音全部否决,强行通过他的提议——他既没有勇往直前的气势,也没有和范睿恒矛盾激化的勇气,更主要的是,在以上两件小事上,也根本没有必要翻脸!

叶石生告诫自己,如果因为单城市申请资金和增设综合三处的两件小事而和范睿恒再争论不休,是没有政治智慧的表现,是得不偿失的举动。他也知道崔向被辩驳得无话可说,而且他也仔细想过了,范睿恒一方说得也确实有道理,他压下专项资金的事情,是有点做得过了。

主要还是轻信了崔向之话,叶石生忽然心中闪过一丝疑惑,会不会是崔向故意为之,就是要让自己和范睿恒产生矛盾,从而让他坐收渔人之利?

叶石生的念头一闪而过,现在的形式之下不容他有心思多想其他方面,因为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常委会就是让大家畅所欲言的地方,有争论是好事,证明大家都在充分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叶石生想了一想,还是决定尽可能让语气温和一些,政治从来都是平衡和妥协的产物,争吵也好,心平气和地商量也好,最终还是大家都退让一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