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征求意见,突发事件

官神 何常在 3419 字 11个月前

这倒是一个难题,再仔细一分析,似乎哪个位置都不好动,以夏想的资历,高配常委的话,只能挂一个秦唐市委书记的职务,但常委会上没有空位给他。

谁也不会让位给他坐。

不琢磨还好,一琢磨,孙习民就有点迷糊了,就是,没有空位,怎么进常委会?常委会是有人数限制的,不可能一下增加两个常委名额,不符合常规。

更不可能只将夏想提一个副省级,秦唐市还不够资格升级为副省级城市,夏想提副省,只有高配常委一条路可走。

中组部的过场,难道还会有什么猫腻?

……谢信才整理好燕省一二把手的意见汇总,然后敲响了吴才洋的门。

吴才洋的办公室豪华而舒适,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执掌全国官帽,绝对是一个耀眼的位置。不过还好,吴才洋办公室的装修虽然上档次,但色彩和家具还算低调,显示出的是务实的风格。

只不过在角落里摆放着一株巨大的秋海棠很是引人注目。

谢信才将情况简短地汇报一下,然后将材料放到了吴才洋的办公桌上。

吴才洋一脸平静地听完谢信才的话,不动声色地又问了一句:“孙习民真是这么说的?”

谢信才很了解吴才洋的姓格,他多问一句,不是说他没有听清,而是他动怒了。别看吴部长平常很少生气,但谢信才心里有数,吴部长极有姓格。

谢信才微微点头,表示肯定,心想孙习民以后别有事情栽到吴部长手中,吴部长很记仇,而且记得很长久。不过让他纳闷的是,吴部长怎么会这么看重夏想?

谢信才走后,吴才洋的脸色一下阴沉如水,又看了几眼材料,然后重重地扔到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孙习民,不要以为有委员长撑腰,你就敢给夏想上难听话……我吴才洋想要提拔的人,就凭你也想伸手拦一拦?”

第一次,吴才洋以前所未有的坚决态度,对夏想力挺加爱护!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中组部刚刚征求了燕省省委态度的第二天,先是秦唐发生了意外,如果说秦唐的意外只是埋下伏笔,没有对局势造成直接影响的话,燕省发生的一件事情,就直接对局势带来了不可遏制的逆转。

距离省城不到100公里的安县,出现了重大的安全事故。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直接改变了燕省的政治格局!

(未完待续)

就在一天前,省委正式接到了中组部的电话,就夏想高配省委常委一事,征求省委书记范睿恒和省长孙习民的意见。

电话,是中组部副部长谢信才亲自打来的。

范睿恒在拿起电话的一刻起,就知道谢信才打来电话的用意,心中一瞬间还闪过一丝犹豫,该对夏想下一个什么定语?是中间偏左,还是中间偏右?

或者是,很中肯地发表一个不上不下的结论。

平心而论,对于夏想一步迈入副省级,范睿恒并不是十分赞成,多少有点想法,一是觉得夏想确实太过年轻,二是他和夏想之间毕竟关系不是亲密无间,隐隐有一丝担忧在内。

但形势比人强,夏想的幕后推手太多,他不可能反对,因为宋朝度、陈风和曹永国三人的面子加在一起,也是天大。

谢信才的第一句话就是:“范书记,耽误你几分钟时间,向你了解个情况。”

谢信才在中组部排名不是很靠前,虽然级别没范睿恒高,范睿恒也要客气几分:“谢部长客气,有什么指示精神,我坚决落实。”

“呵呵。”谢信才对范睿恒的客气很受用,也就没再客套,说道,“中组部在考察新一批副省级干部的名单,秦唐市委书记夏想在名单之内,我受吴部长委托,特意向你了解一下夏想同志的具体情况。”

范睿恒心中一跳,按说中组部向省委例行征求意见,基本上就是走走过场,但听谢信才的口气,不但十分郑重其事,还特意抬出了吴才洋的大名,显然,有十分强烈的暗示意味。

力度真的很大……范睿恒原本打算只是中肯地褒扬夏想几句,一瞬间改变了主意,决定尽力拔高夏想——顺水人情再不送,他就太不会做事了。

范睿恒说,谢信才听,偶而接上两句,整个过程持续了四五分钟,最后谢信才很满意地说道:“谢谢范书记配合我的工作,耽误你的宝贵时间了。”

范睿恒自然要客套几句,挂断电话后,他坐下想了一会儿事情,忽然觉得有必要和肖远心谈一谈了。

……几分钟后,孙习民的电话就响了。

谢信才对孙习民一样客气,说了几句之后,又提到了同样的问题。

孙习民的回答,就比范睿恒的说法意味深长多了:“我来燕省的时间不长,对夏想同志了解不多,但也接触过几次,既然谢部长问起,就说说我的个人浅见。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请谢部长多担待。”

谢信才的热情就立刻消退了,他听了出来孙习民话中的意味,就淡淡地说道:“不耽误孙省长太多时间,简单说说就行。”

孙习民似乎没听到谢信才的暗示一样,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夏想同志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有才能有热情又有非凡的精力的年轻的领导干部,他不但在政治上成熟,经济上也很有眼光,在下马区、在郎市、在天泽,都做出了引人注目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