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1章 大有深意

官神 何常在 3481 字 11个月前

“既然孙省长要树典型,银行方面就加大了贷款。但对方不但没钱,连技术力量都没有,说白了,根本就是几个混混来忽悠事儿。你也知道,官场上的事情,是欺上瞒下,但瞒到一定程度,瞒得人多了,事情闹大了,孙省长就算知道了真相,也只能将错就错了……”

“现在问题的症结不在于新能源内部的债权纠纷上面,而在于最早的时候,连征用的地皮的资金都没有付清,而且在之前,地皮还曾经转手卖过两次,收取了100多人共计6亿多的集资款。政府内部有人提议,为了防止事态扩大,让银行买单。我不同意,银行买单?说得轻巧,说是国家的人,其实是谁的钱?还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凭什么一些贪官的失误和一些蛀虫的贪心,最后却要老百姓来还债?还有没有天理?我的意见是,一查到底,不管涉及到谁,绝不姑息,不能让几个混混玩弄了政府,更不能让几个不负责任的领导干部的决策失误,而让国家和百姓损失几亿甚至十几亿。”

“也有人说,不就十几亿,反正都是国家的钱,就是从左兜里掏出来放到右兜里,只要做平了帐,抹平了事情,保住了官帽,一切就天下太平了。我和李省长坚决反对,不会纵容一些人不将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息事宁人的做法。我手中搜集了不少证据,因为涉及到了省委的高级领导,所以借今天的机会来探望崔〖书〗记,打算私下向崔〖书〗记反映情况……”

夏想也没有想到,他的一句话引发了秦侃一番慷慨陈词,必须得说,秦侃说得很大义凛然,出发点也很高尚,排除他不为人所知的真正目的之外,起码在事件的天平上,他站在了正义的一方。

也是夏想基本上对秦侃的所作所为持支持态度的原因之一。

也得承认秦侃为人光棍的一面,或许是他在齐省受气太多隐忍太久的缘故,今天当着夏想和李丁山的面,一口气说出了心中的全部想法,就表明了一点他不打算后退了。

而且也等于是间接承认了崔百姓的事件,是他所为。

也让夏想明白了一点,秦侃想让崔百姓留下的真正用意就是一既然崔百姓是中纪委副〖书〗记,可以调查何江海,也可以调查齐省省委全部高官!

是的,全部,包括邱仁礼,包括孙习民!

难道说,秦侃已经准备好了充足的证据?

想想孙习民也真是倒霉,在燕省是替老天爷背了黑锅,说理也找不到地儿,现在在齐省,一来就被何江海挖了坑,现在又被秦侃设了局,他老人家怎么就这么走背字?

其实夏想从崔百姓提出要留在齐省一段时间之时就已经猜到,崔百姓是真想介入齐省局势了。

以他和刘一琳之间的关系,再根据他所分析的崔百姓的为人,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崔百姓对齐省的局势有了全新的认识,已经改变了初衷,不再以拿下何江海为主要目的了。

如果崔百姓真能把握住局势,坚持原则,一切以事实为准绳,他完全可以成为齐省下一步一个至关重要的支点,成为各方势力争相争取的对象,必定可以居中获取更多的政治利益。

但同时,又将承担更加巨大的政治风险。

齐嵛局势有增加了意外的变数,到底会走向何方,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收场,夏想也难以判断。

果不出所料,崔百姓住院的消息传出之后,齐省潜流汹涌,暗流涌动,接连发生了几件令人惊异的事情,预示着齐省本土势力的反击,正式、全面并且不留余地地开始了。

ps:又有年度作品和年度作者评选,可免费投票,不投白不投,不如投老何一票。一共两个选项,一个作品,一个作家,请大家集中火力投在作家选项上面,以免分散力量,谢谢。

崔百姓想走却没有走成,符合秦侃的利益,符合周鸿基的利益,不过从表面上讲,不符合何江海的利益,不符合邱仁礼的利益。

也…………不符合夏想的利益。

但凡事并非一成不变,比如崔百姓初来齐省之时,确实是想一心拿下何江海,一心要办一件大案要案。在发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之后,崔百姓感觉到了齐省的风大浪高,就准备及时抽身而退了。

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他犯不着冒险。

只是有人不想让他走,他又回来子,还光荣负伤,就让他知道,齐省的风浪,其实比省委之中正面的一系列的较量更大,更猛烈,还有一股隐藏在暗中的汹涌澎湃的力量。

尽管没有在齐省有过从政的经历,崔百姓也知道齐省本土势力的强大,更知道何江海是齐省本土势力的领军人物。

崔百姓前来齐省之前,以为何江海不过是囊中之物,他一出马,必定手到擒来,因为周鸿基十分笃定,说是已经证据确凿,不过是一次例行程序。

既然如此,有唾手可得的政绩为何不要?崔百姓就欣然前来,打定的主意就是一天调查完潘保华案件,三天拿下何江海,然后班师回朝。

万万没有想到,齐省风急浪高,当了一辈子纪委,老了老了,差点被闪了老腰。

被打破了头,崔百姓倒也没有气恼,反而激发了他的好奇,让他改变了初衷,因为齐省的复杂局面,远比他想象中纷乱并且迷雾重重,而他成了几方力量的支点”他留下,有人高兴,他走,也有人高兴。

转念一想”不如借机再留下一段时间,看看各方力量如何异动。他在官场之中沉浮了一辈子,还能被人打破了头就灰溜溜离去,然后没有一点表示?

崔百姓就直接当着夏想的面提出了问题,然后就看夏想怎样回答。

夏想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就回答了崔百姓的问题:“崔〖书〗记太客气了,就是您不支持我”我也会支持一琳的工作。”

“哈哈。”崔百姓哈哈一笑,他设想了各种夏想回答的〖答〗案,没想到,夏想还是比他想象中滑头,也有真诚的一面,“到底是年轻人,有朝气,和我们老一辈的想法已经完全不同了。”

崔百姓拍了拍夏想的肩膀,意犹未尽,似乎还有话要说”却最终只是笑了笑。

刘一琳削好了一个苹果,一分为二,夏想一半,崔百姓一半。

夏想也没客气,接了过来,崔百姓笑道:“我和夏〖书〗记共分一个苹果”有趣,有趣。”

崔百姓话里有话,夏想只是点头含蓄一笑,并不接话,因为他知道在老官场崔百姓面前”言多必失,不如不失。而崔百姓借刘一琳的名义表示他在齐省的立场有所转变,夏想也是姑且听之。

话说得再好听也不管用,行动决定一切。因为平心而论,他对崔百姓缺少信任的基础。

不料,崔百姓随后说的一句话”还是让他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