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什么时候召开第二次发布会,等候通知!
话一说完,夏想转身离去,不再多发一言,留给众多记者一个毅然决然的背影。
掌声,再次掌声雷动。夏想雷厉风行的作风’别开生面的发布会’以及敢为天下先第一个当众喊出辞职的新生代的省部级高官形象,深深地印在与会记者的每一个人的心中。
夏想的新闻发布会召开得相当成功,可以说,不但影响了整个国内的官场风气,也在国际上造成了相当有冲击力的影响。
两名被唐天云破例允许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国外记者,在会后以激动兴奋的心情写下了一篇稿子发了回去,稿件的重点没有落在西省的矿难之上,而是对夏想大胆新颖的工作作风大加赞扬,字里行间不乏赞誉之词。
反倒矿难事件成了次要事件,完全被夏想个人的光芒掩盖了。
同时,两名国外记者还对夏想最后所讲的一个小故事大感好奇,翻遍了明朝历史,最终找到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梨改变明朝历史的事件的来龙去脉’不过弄明白了驿卒是谁之后,又始终想不明白夏想举出这样的一个例子有何用意,是在暗示什么?
两名记者的文章在国外发表之后,所引起的巨大轰动远超预期。不少对中「」国事务漠不关心的欧美人民,也都牢牢记住了在遥远的中「」国有一个名叫夏想的年轻省长,不但年轻,而且敢作敢为,更有锐意进取的精神。
夏想的新闻发布会在国内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京城,中南海。
总书记专门抽出十分钟时间,详细地听取了夏想新闻发布会的全部经过,听完之后,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中「」国需要更多的夏想,历史的重任,希望新一代能迅速挑起大粱。’,总「」理更是郑重其事地抽出二十分钟时间,不但听取了汇报,还自己详细地看了一遍会议纪要,然后点头说道:‘。很高明,很有开拓精神,很有现实意义!
矿难事件的第一波冲击波,正在持续发酵之中。
后世的史学家将夏想在西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列为影响中「」国的五十件大事之一。
史学家们的言「」论,不乏历史语言的戏说和夸张,历史虽是严肃的纪实题材,实际上任何人为纪录的事件,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本人的主观判断。
史学家首先是一个有一定政治立场的人,其次才是一个史学家,所以’史学家眼中的历史未必就是真实的历史,只能说是他自己对历史的认识,是他对历史赞同的部分。
有不少研究夏想生平的史学家,在对夏想不同历史时期所做的每一件有影响的大事,往往会有一番激烈的争论才会达成共识,甚至一争论十几年都不会统一看法。
就如夏想在齐省打击齐省本土势力的做法,支持的一派就认为夏想为统一思想加强中央对各省的影响力度,做出了莫大的政绩。反对的一派就认为夏想将齐省本土势力打击得一败涂地的做法,违背了历史潮流,阻碍了中「」国民主的进程,为中「」国早日实现联邦制制造了陛碍。
如果非要说反对的一派并非基于于公正的出发点来评价夏想,原因也有,根源就在十几年后夏想大力打击国内鼓吹联邦制的所谓史学家和专家身上。十几年后,美国对中「」国的渗透愈演愈烈,不但高校全部沦陷,专家不如狗,给骨子就走的现象十分普遍’连国内省部级以上高层,也有不少潜藏的美国儿子,国家形势在表面上的繁荣的背后,实际上已经接近千疮百孔,毫不夸张地说,危在旦剑。
堡垒最容易在内部攻破,绝对不是一句戏言’夏想深知历史的沉重和肩上的重任。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地大物博。汉奸众多,上至满清皇帝,中至上海滩黑道,下至村长,神州大地,处处可见汉奸的足迹。
当汉奸成为一种文化,成为没有信仰的国人只为追逐金钱的一种谋生手段,国内政治汉奸和经济汉奸就如细菌一样侵蚀虚弱的中「」国巨人的身体,如果不及时加以根治。重病用猛药,所谓东方巨人的中「」国,早晚会轰然倒地,再次成为被东瀛小国嘲笑的东亚病夫!
夏想手握大权之后。刚一上任就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最先开刀的是教育改革,直指教育产业化政策带给国家的巨大的伤痛。
在根治教育产业化的弊端的同时,也清除了许多混迹在教投专家队伍中的伪斗士真汉奸,许多被民众奉为斗士英雄的人物,也露出了接受美国资助打着打假的旗号为美国摇旗呐喊的经济、文化汉奸的嘴脸。
但也正是因为夏想害得无数伪专家学者失去了为美国主子歌功颂德的阵地,而美国主子从来不养无用之人,导致不少经济、文化汉奸失去了一大笔美元收入,结果就有不少伪史学家对夏想大肆攻击,试图丑化夏想,让夏想遗臭万年。
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不管反对夏想的一派势力如何丑化夏想,并且在夏想所做的无数大事上,都能找到攻击点,极具嘲弄夏想之能事,但在夏想在西省任上处理矿难事件以及召开新闻发布会的事情,反对一派和支持一派之间难得地达成了共识---夏想第一时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确实是影响了中「」国的五十件大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