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子哪有那么好对付的!居无定所,流徙不定,九边绵延数千里——”
“打住,打住!《备边策》我也读过!”徐渭打断了吴伯仁的话头:“伯仁,那都是哪年的老黄历了?你还抱着不放,现在北边那些藩王、勋贵都被一扫而空,他们的田土要么收为官田,要么分给边军军户。更不要说这几年光是我们这边送过去的旧式火绳枪就有五六万支,分摊下来每个烽燧都有好四五枝了吧?俺答汗才多少人马?撑死十万骑,人口不当一大郡,死伤个两三千人就撑不住了,胡汝贞一无人掣肘,二甲仗犀利,要是这样他都守不好九边,就早点请辞,把现在的兵部尚书调去,我就不信还不成了!”
“好,好,那就不提九边了!”听了徐渭这番抢白,吴伯仁
颇为不喜:“文长,殿下要出外远征,有什么安排?”
徐渭笑道:“圣上出征,自然是太子监国啦!”
“太子监国?你是说镰成公子要来南京?”吴伯仁顿时紧张了起来。
“呵呵,伯仁我就知道你会紧张!”徐渭笑了起来:“你放心,监国的是遇吉!镰成公子要留守埃及,那条运河让别人守大王怎么放心?”
“那日本呢?”吴伯仁问道。
“日本,有由衣娘娘在你还不放心?”徐渭笑道:“伯仁,我知道你的心思。你放心,今时不同往日了。你看看黄浦江两岸有多少倭国豪商的房子货栈?那些工厂也有他们的股份,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他们比谁都想当大明人。就算真的闹起来了,光是苏松常三州的财富、军械,三日之内就能有大军十万,又有大把带路党,弹指可灭!”
“文长,你就是太乐观了!”吴伯仁冷笑道:“照我看,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我们兰芳社的麻烦不在倭国、九边,而在黄浦江两岸的那些工厂作坊里!上百万人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一日不做便无有衣食,一旦生变,你怎么办?别忘了,江南制造局里可是什么都不缺呀!”
“伯仁呀伯仁,你就是想的太多了!”徐渭笑了起来:“以苏松常的繁荣,那些工人只要肯出力,粗茶淡饭还是有的,逢
七逢十还能吃点荤腥,比农民还是强多了吧?而且农民一旦遇到水旱之灾就只有饿死,在工厂可不用担心这个,就算江南大旱,还有海外的粮食。论米价,苏州府比北地很多地方还便宜的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