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难易

谋断九州 冰临神下 1730 字 8个月前

“晋王那里?”

郭时风笑着点头,“晋王仍记得往日交情,他愿意劝说贺荣部不要发兵,或者暂缓发兵,他对此有十成把握。”

“晋王能得到什么好处?”

“经过之前的事情,晋王暂时收敛野心,他现在只要秦州,还有滞留秦州的数万冀州军。”

“邺城若被攻成,冀州将士即成无主之军,想必只有投靠晋王这一条路了。”

“哈哈,正是,所以晋王不能参与围攻邺城,梁王得一力承担所有‘罪责’。”

“梁王势弱,必须如此,只要占据冀州,他就有了一块立足之地。冀州的位置比洛州好些,可是北有贺荣、南靠淮州、西邻并州,也非善地。”

“九州纷乱,哪有善地可言?冀州至少民丰物阜,不像洛州,几经抄掠,千里不见人烟。有意进图天下者,还是要占据东都,韬光养晦者,则需暂避。梁王能舍东都,足见其目光长远。”

徐础默默饮酒。

郭时风笑道:“听说徐公子献计,希望梁王绕过邺城,直逼冀北渔阳?”

“是,但梁王不愿听我详说。”

“徐公子现在是邺城使者,梁王当然不愿多听,什么时候徐公子甘心改成为梁,便是说上一天一夜,梁王也当洗耳恭听。”

徐础笑道:“我心不在成,自然也无从改为梁。”

“我倒想听听徐公子是怎么想的,老实说,于公于私、于大于小、于紧于慢,我都不觉得远攻渔阳是条妙计连正常的计策都算不上。”

“其实那句话只是我用来吸引梁王注意的。”

“哈哈,果然如此。徐公子真正想说的是什么?”

“郭兄以为江东的皇帝如何?”

“虽未成年,已有暴君之相,却无其父之智,死得其所。”

“郭兄以为邺城的皇帝如何?”

“张释虞?纨绔子弟,虽无大恶,也无至善,平庸之辈,或可做太平皇帝,却不能拨乱反正。”

“暴君举止乖张,难以揣度,该杀。庸君心事简单,难成大器,留之则可制约诸州,杀之则人人自立,宁王与梁王既要韬光养晦,当留此庸君,何必除之?”

“哈哈,徐公子所言有理,但是不影响邺城之战,破城之后,梁王留庸君不杀便是。”

“争鼎天下,先易后难孰若先难后易?”

“嗯,不若先难后易。”

“破邺城易,留庸君易,挡晋王难。郭先生此计,表面上有利于三家,实则最受益者乃是晋王。晋王西得秦州之地与冀州之军,北有贺荣部支持,当其东进南下时,谁人可敌?”

郭时风脸上仍带微笑,却第一次陷入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