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是文官,哪懂打仗的事?在湘、广两州打败几支村寨,就自以为能与中原群雄争锋,结果刚进荆州就遭到惨败。哈哈。”
徐础耐心听完,道:“据说荆西之战还有一位楚王宋取竹,怎么没听几位提起?”
“宋楚脚?他……没怎么参战。”一名士兵道。
“顶多算是观战。”另一人道。
“对,他没多少人,却夸下海口,要联合诸军,一同去打贺荣人,真是疯子。”
徐础笑道:“贺荣人乃九州共敌,宋取竹的想法没错,怎么就是疯子?”
“什么人说什么话,比如蜀王娶谁做王后,还轮得到我们说话?怕是徐公子也没资格说三道四吧?”
徐础摇头,“的确没有。”
“所以啊,打贺荣人这件事,我们说不上话,徐公子说不上,宋楚脚也说不上。”
“谁有这样的资格?”徐础问。
两名士兵互视一眼,难得地意见一致:“至少也得是奚家人,最有资格的人是我家蜀王。”
一名艄公回头道:“我家江王也有资格,他不爱多闲事,可他说了,只要有人带头,他就跟着去。”
“宋楚脚带头,你们跟去吗?”一名士兵道。
艄公撇嘴,“你们都说了,他没这个资格。”
徐础道:“汉州军与益州军正在抵抗贺荣人。”
船上的人大笑,益州士兵道:“那不算,铁大将军早晚会带兵返回益州,他是蜀王的部将,还能逆着蜀王来?”
艄公则道:“汉州人不满奚家人当牧守,才闹这么一出,看着吧,只要单于承认汉州人当牧守,他们立刻就会投降。”
众人七嘴八舌,越说越热闹,人人都对汉州形势有个看法,以谋士自居的徐础反倒无话可说。
入夜之后,徐础与昌言之睡船舱,船只颠簸比马背更甚,两人不太习惯,一时睡不着,昌言之来回翻身,终于道:“公子这几天总问起宋取竹,他就是思过谷里与公子一同埋葬范先生的人吧?”
“是他。”
“公子与他很熟?”
“不熟,只有一面之缘。”
“公子好像对他寄予厚望。”
“唉,不是我对他寄予厚望,而是我一腔厚望无人可寄,难得有人想法与我相似——有点慌不择路吧。”
“公子一向爱说‘再等等’,我觉得对宋取竹尤其要等等看。”
“你听说过什么?”
“没有,但我想起来,当初在思过谷,我们等在外面,公子一人进谷。那个宋取竹葬师之后,没走大道出谷。”
“他惹过官司,正受通缉,不敢走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