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你放心。这一次,我也是想替仙基桥做点事情。这两位我介绍给你认识一下。这位是仙基桥大队的周茂林书记。这位是仙基桥大队民兵连长肖银顺。这一次,他们同我到清水是过来慰问咱们工厂的同志们的。”金康和关好门,小声地将自己的计划跟蔡文清说了说。
“这个办法好呀!这一阵,我们厂里好多人在问我,能不能托你从仙基桥弄点粮食。”蔡文清欣喜地说道。
“这事可大可小。老婆你嘴上把好门。周书记是过来慰问鞋厂的工人的。”金康和说道。
“对对对,是慰问,慰问。”蔡文清笑道。
蔡文清是清水鞋厂的厂办干事。产假休完了,已经开始正常上班。厂里很多人都晓得蔡文清丈夫去了乡下教书的事情,之前还都觉得金康和有些傻,跑到鸟不拉屎的穷山沟教书。但是自从前不久金康和从穷山沟里带回大袋小袋的粮食之后,大伙看蔡文清的眼神不一样了。大伙都缺粮喝稀啊,就蔡文清家餐餐吃硬饭。一时间,蔡文清在厂子里的地位都一下子高了不少,就连厂长似乎开始客客气气的。
蔡文清的手艺不错,现成的好食材,在她手里很快变成了美味佳肴。吃饭的时候,蔡文清不让几个小孩上桌,而是准备给他们分出一些在一边吃。主要是担心孩子们吃东西不讲客气,一下子把菜全部吃光,让客人没菜下酒。
“孩子们都围过来一起呷。我们又不是客人。金校长,老弟嫂,你们咋这么见外呢?”周茂林不干了。
“他们几个小子吃东西从来不讲客气,我怕你们待会没下酒菜呢。”蔡文清笑道。
厨房里堆了成堆的各种土特产,金康和不得不跑去找周茂林。
“周书记,你快点跟乡亲们讲一声吧,把送到学校厨房来的东西都拿回去。我来仙基桥几年了,乡亲们过的是什么日子,我清楚得很。我们在城里虽然也说不上富裕,但是跟乡亲们比起来,还是要好很多。现在倒过来让乡亲们救济我,让我怎么过意得去?”金康和深深地被仙基桥大队的乡亲的举动打动了。那一篮子一篮子的鸡蛋,极有可能是仙基桥大队很多乡亲用来换买盐钱的储备。
周茂林呵呵笑道:“这可不好办啊。咱们仙基桥人虽然穷,但是志不短,他们听说咱们仙基桥大队的教书先生呷不饱饭,养不活家,都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啊。咱们仙基桥一个大队还养不活两个教书先生么?”
“可是大队已经解决我们的口粮问题了呀。这已经帮了我们大忙了。我们全家都是吃国家粮的,我跟我婆娘都按月领工资,要不是现在物资紧张,实在买不到粮食,我家也不会出现饥荒。现在仙基桥大队已经把我们的饥荒问题解决了。我们就没有什么困难了呀。其实我们的日子比仙基桥的乡亲过得还要舒坦。说真的,不到仙基桥大队来,我根本不晓得我们农民大哥过的竟然是这样的苦日子。”金康和由衷地说道。
“金校长,别这么说。现在水利修好了,仙基桥大队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现在总算能够呷饱肚子了。以后日子会好起来的。”周茂林说道。
金康和点点头:“日子会好起来的。周书记,你看这样好不好?”
“怎样?”周茂林不解地看着金康和。
“让我平白收下乡亲们这么多东西,我于心不忍。但是有一个办法可以皆大欢喜。现在城里物资紧缺,尤其是粮食,还有鸡蛋之类的营养食品。仙基桥大队的乡亲则缺的是工业产品以及日用品。乡亲们拿来的这些物资,可以以大队的名义,将这些物资作为慰问品对城里的单位进行慰问。到时候,城里的单位则对仙基桥进行慰问。你看怎么样?”金校长煞费脑汁想出了这么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有些话不能说破,周茂林很快领会了金校长的妙计,周书记也是个聪明人,胆量子比金校长还要大,因为周书记是个农民,祖宗八代都是贫农,根本不怕什么后果,难道还能不让自己当农民?
“金校长,这个办法好。我可以去让乡亲们多准备一些物资。”周茂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