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八章 大难不死必有福(五)

大华恩仇引 梅远尘 2472 字 6个月前

至于为何要如此不遗余力助张遂光上位,宋红枫只对人言及一次:他于我有救命之恩。

然,具体情由却从未听二人提起过,这也成了盐帮众人一直好奇的一个秘辛。

“吱呀~~~”一声,房门由内揖开了,张遂光身形微躬地扶住了门楹,嘴角未擦净的血渍在惨白的脸色映衬下更显艳丽。

“怎样了?”

面对着一瘸一拐迎上来的徐簌野,梅远尘甚感内歉疚,一手搀住他,轻声回道:“二公子,此事牵涉太广,冉将军有心帮衬却不敢擅权,我还得去趟都城请来一道意旨。”

虽与冉建功认了亲,二人也相谈甚欢,然,要一举赦免三千余囚徒,光靠梅远尘的嘴上地说辞可不行。何况,这些囚徒可不是寻常的案犯,他们可是执械造反被抓进去的,依着大华刑律是判腰斩的。

“舅舅,不杀他们原因有三:其一,皇上初登帝位根基尚不稳固,时下多行仁政不宜大肆杀伐,防生民怨;其二,徐家乃江湖百年世家,底蕴之深本次叛乱可见一斑,此番虽被镇压,仍有大部在逃,除恶若不能尽,一旦徐家高手舍命反噬,皇上及皇室亲贵难保周全;其三,端木玉在此时潜入若州,徐氏叛乱恐是厥国阴谋策动,意图掀起大华武林动荡从而祸乱朝廷。此间三者,因任意一由均有不杀之理。”

冉建功听完,其中利害顿时清明。

夏承炫登基理政后不断推出新政,修水利、兴农桑、筑医馆、扬官学、减赋税、促生育、励工商、通驿路,这桩桩件件皆在于止乱、治贫、正听、齐心、拾望,以强国力。如今民心稍定百姓思安,朝堂威望渐盛,就情势而言,实不该再生枝节,大造杀业。

徐氏三兄弟都是誉满天下的最顶级高手,他们尚自逃亡在外,若灭其宗族断其后路,日后绝少不了行刺报复。皇宫防卫虽严却未必是铁桶一块,更遑论各大宗亲王府、重臣官邸?且不说徐家外门及徐氏二代子弟中,还有具名、不具名的高手数百人之多,朝廷防得了一时难以防范其一世,厥国死士偷袭都城的血案可还历历在目。

大华文武百官皆知,眼下虽未与厥国爆发大战,但敌亡我之心从来不死,双方远近必有一场存亡之争。端木玉愿冒奇险深入大华腹地,定有大图谋。他在武林会盟之际来到若州,多半是想借机制造内乱以消耗大华国力,当不至于仅是来挑唆徐家造反这般明面上看起来的简单,只怕还蓄着后招未发。大华盛武,江湖的势力深不可测,拿捏不准便可能成为一潭祸水。牢中那三千囚徒,指不定就是让武林与朝堂对立的一个引子,一点就着,泼水就灭,权看如何处置了。

那些不过是粗浅的道理,梅远尘一说,冉建功便明白了过来。然,兹事体大,未得圣意相授,他也不好自作决断。

梅远尘说完,徐簌野强作笑脸,低声安慰道:“是了,这等大事,怕也非是他一言可定的。”

他虽笑着,失落之意却如实质从双眼中涌出,甚至整个身形都瞬时失却了一股力量。

“二公子,你且先歇息几日,我明一早便动身回都城。你放心,待我见了承炫向他说明此间事由,绝无不许之理。”梅远尘又劝慰道,“冉将军已应承我,旨意未至之前,不会刑罚、提问狱牢里的人,亦不再追缉其他躲藏起来的徐氏门人。伤重者遣医官照看救治,老幼女眷单独关押,每日饭食不辍,被服衣裳管暖,你且放宽心。”

在泓石湾,若非徐簌野舍命相救,梅远尘十死无生,这可是个天大的人情。是以,徐家的事,他自认应当一力承担下来。且在他看来,此番若州会盟死的人已经够多,再追究下去对朝廷、对百姓、对徐家均百害无一利,于公于私,此事都不可袖手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