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叫什么名字?”
“本公公早已忘了自己叫什么,只还记得自己姓魏。对了,曹吉祥那个小太监,还曾做过我的干儿子。”老人阴恻恻笑道,“所以早在二十多年前,本公公
就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做‘魏圣公’,封号‘九千岁’。”
一听到曹吉祥,王默突然来劲。
狻猊公子感觉到王默力量有所增加,不敢大意,也提升了力量。
“奇怪,你为什么要杀千面寺人?”邓山伯问道。
“当年要不是他从中作梗,我也不会留在南京。”
“原来你是南京的太监啊,我还以为你是北京的太监。”
原来,朱棣迁都之后,南京作为陪都,保留了朝廷大部分官职,只是权力仅限于南直隶。
别说内宫二十四衙门,就连大小九卿(六部尚书、督察院都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等),都十分完整。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防止北京被外敌陷落,皇帝逃回南京后,能在短时间内组织朝廷军队抵抗。
“那你杀了他,不怕皇帝怪罪于你吗?”邓山伯问道。
“我在南京大内隐居了几十年,除了有一年因为一件大事必须去北京外,再未北上入京。”曹圣公说道,“近几年来,我听到圣上因为宠爱那个万贵妃,胡乱用人,什么阿狗阿猫都能做官,早就想去北京面见圣上,晓以大义了。我杀了千面寺人后,本打算就去北京见圣上的,可我想了想,觉得不能没有礼物,只好先回南京。”
“你想把《富春山居图》当做礼物献给皇帝?”
“不错。”
“你以为这么做,皇帝就不治你的罪吗?”
“圣上虽然宠信奸臣,但只要我跟他说的乃是大道理,相信他会听我的。”
“万一皇帝不听呢?”
“那我这个‘九千岁’只好代圣上处理朝政了。”
“你这不是造反吗?”
“胡说八道。”魏圣公喝道,“这怎么能叫造反?这叫辅政。文武大臣可以辅佐皇帝,为什么太监就不可以?皇帝也有犯错的时候,身为皇帝最信任的内官,绝不能一味逢迎。那只会害了皇帝,危及大明江山。”
“看不出你还挺能说的。”
“废话。我乃前朝太监,本该会被处死,但洪武皇帝不但没有杀我,还把我带去了南京,叫人教我读书识礼。不过洪武皇帝知道像我这样的太监不能太多,否则会祸乱朝纲,所以最后活下来的太监,加上我在内,一共有三十六个。而今,这三十六个太监,只有我一个活到了现在。
洪武皇帝当年曾立下规矩,宦官不得干政,否则便要处死。但他驾崩后,永乐皇帝出于形势需要,不得不重用太监,设立了东厂。
这原本是皇家的恩惠,可那个王振,得势之后,居然不遵洪武皇帝定下的规矩,欺负皇上年幼,才导致了土木之变。”
“那你当年为什么不去北京杀了王振?”
“我有想过,但皇上不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