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很快0617被狠狠打脸,一日后,殿试结果出炉,圣旨下来,林轩竹金榜题名,被点为金科状元,且授职翰林院修撰,为从六品官员。
0617:wtf写了骂我的话就能成为状元啦?
而在林英杰成功美满、权力在握、妻妾成群、荣华富贵的一生中,林轩竹和他的母亲不过是他成功路上一小颗挡路的石子罢了,被林英杰轻轻一脚就踹开了。
“是的,主要仇人是林英杰,但其他的帮凶也不能放过!”0617在玄渊识海中叫嚣着,“要达到一百任务完成度,那么这些人都不能放过!”
玄渊面不改色的点头:“我知道了。”既然这些人是林轩竹的仇人,而他占了他的身体,承担了他因果,那么自然替林轩竹一一偿还。
至于这些人是不是无辜,报复这些还没有做出伤害林轩竹的人是不是正义?在剑修心中,什么是正义?他们握在手中的剑就是正义。
此时正是林英杰刚刚被夺舍之时,距离他一鸣惊人考中状元还有半年,0617也觉得时间很够,又见玄渊胸有成竹,就满意的在他识海里打了个滚,坐等玄渊成功打脸林英杰了。
“进来。”此时已经是平日里林轩竹起床之时,玄渊沉声唤道,便有两个身着翠绿衣裙的丫鬟规规矩矩的推开门绕过屏风走近,她们一个手里捧着水盆,一个手里捧着洗漱用物,正是服侍林轩竹起居的两个贴身丫鬟。
玄渊眉头一皱,在二人靠近时冷然道:“放下东西,退下!”
“世子……”两个丫鬟同时惊呼,却在玄渊一双闪烁着寒芒的眼眸下浑身轻颤,不敢违背他的话,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自己离开。
玄渊洗漱完毕后,微一沉吟,便朝着洛宁侯府正院而去,那里正是林轩竹生母李氏的住所。林轩竹许下的愿望有三个,一是报仇,二是孝顺母亲,三是实现抱负。
既然决定要完成任务,那么就要做到最好,这是玄渊的态度。
“世子,您来了。”刚刚踏进正院,就有穿着蓝色绸缎袄裙的云姑姑过来迎接他,这是李氏的陪嫁姑姑,多年来常伴她左右,是李氏十分信任之人。
云姑姑一脸欣喜的带着玄渊往正院正房走:“夫人正记挂着世子呢,您就来看她了,可真是母子连心。”
“竹儿。”坐在正房桌前雍容华贵的美妇人脸上露出温柔慈爱的微笑,招手让玄渊过去,“为娘正要用早膳,你今儿个也没吃吧,正巧陪着娘一起。”
李氏生林轩竹时亏了身子,膝下就唯有林轩竹一个儿子,连女儿都半个也无,一腔慈母之心尽皆投注于林轩竹身上,说她视林轩竹为眼珠子、心头肉也不为过。
此为防盗章但事实上……
0617像是得了焦躁症一样在玄渊识海中转来转去,整只系统无比癫狂:“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啊!宿主你有把握吗?你会试考了第一万一殿试一落千丈怎么办?”
“闭嘴。”玄渊俊逸的面容上波澜不惊,依旧漠然平静,“再聒噪我就把你镇压一百年。”
0617:……瑟瑟发抖并且不敢再说半句话。之前有一次惹烦了玄渊,被他直接用神识关了小黑屋,那刻骨铭心的经历让它至今没有遗忘,再也不敢轻易去惹玄渊了。
委委屈屈的安静下来,0617是一句话也不敢多说了,但是心中却依旧担心焦虑得很,宿主之前考会试可不是他真正的学识啊,现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考试,总不能还把“林英杰”的魂魄捞出来吧?
在年仅十二岁、满脸稚气的新帝按照流程表达了对诸位贡士的勉励和期待后,殿试便正式开始,而这一次殿试的题目,由三位辅政大臣出题,问的却是直接与国家大事挂钩,直接便问西北之事当如何决断。
可不要以为贡士们只学四书五经不识兵法,大魏朝文武兼济,每个能走到贡士这一步的学子,都是能跨马作战的将官,文武双全二字,可非虚言,而是大魏朝遴选进士的标准。
这场殿试无疑考察的是他们这些士子对西北战争的立场,是主战还是主和,又对于与西北匈奴这一场战斗有什么提案和建议,根据这一场殿试策论,不仅能分出诸位贡士的学识,而且能看出他们的政治立场,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铺好白纸,玄渊研磨润笔,只微一沉吟,便下笔如飞、一挥而就,他状若思绪泉涌,书写“策论”时行文流水、一气呵成,中间竟是半点没有停顿,在旁人看来,显然心中对于西北之事已有决断,而且坚定异常。
落完最后一笔,玄渊看着满纸大气磅礴、苍劲有力的字迹,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自己所写的“策论”,微一点头便搁下毛笔,不再动笔,显然是已经是写好了,不打算再修改了。
殿试的时间还远远没有结束,玄渊便阖上眼眸,闭目养神,即使身处金銮宝殿中参加殿试,他依旧泰然自若,淡定从容。
“宿主你写得什么鬼东西啊啊啊啊!”玄渊想闭目养神,可惜0617并没让他如愿,0617崩溃的在玄渊识海内大叫,整个系统都疯癫了。
原来,玄渊一笔而成、下笔如有神的策论上分明写着“0617是个聒噪笨蛋”这样的字迹,整整一张纸上,满满的写的都是这一句话!
0617快疯了:“宿主你就算讨厌人家聒噪也不要在这样重要的场合写这种东西吧qaq完了完了,宿主这一次只怕是要落榜了,任务要失败了oo”
玄渊依旧波澜不惊,只眉头轻轻一跳:“闭嘴。”依旧自顾自的闭目养神,似乎胜券在握。
“李大人,这便是你的外孙吧?可真是龙姿凤采啊。”一位身着紫色官袍胸口绣孔雀的文官抚了抚须,微带赞叹的夸了一句,他是正三品户部尚书,乃是朝中实权大官,与李老大人关系一向不错。
本来殿试中,陛下与诸位大臣都该四下巡视,看看这些贡士们的答题情况,但如今新帝年幼,只端坐龙椅之上,其余大臣也不好四下巡视、查看贡士们的策论,便只能站在宝殿两侧私下窃语讨论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