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嬷嬷是明太后幼时随着明老太爷在云南外任,意外得来的一个药理师傅,之后从云南到京城,再到宫中,数十年都陪着明太后,明珞前世在婚前也受过她两个月的“教导”。
太后没将这位古嬷嬷赐给明琇,教导自己的儿媳,未来的皇后,而是给了明珞,可见对明珞的“厚爱”了。
古嬷嬷一到明珞身边,就把明珞吃的,用的,搽的,全面接管了过去,明珞吃着她教人煮的药膳,搽着她亲手调出来的雪肤膏,用着她调出来的浴汤,就总有一种心惊肉跳,感觉自己会被改头换面,变成另一个人,而自己就会被禁锢在某一处,看得见却再不能言的感觉-其实这些东西她前世都用过,大部分都是无害且极有效的。
可是人只要生了疑心,再由他人操纵你的饮食起居,总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好在忍耐的日子也没太久,明珞终于等到了江南那边的消息-比她预期的还要好上一些。
她的舅母上门了。
是远在江南任江南布政使司左参政的容家大舅,收到外甥女意有所指的来信之后,心中不安,他自己公务繁忙,就让妻子容大夫人闵氏带了次子容远函和女儿容静雅亲自回了京。
闵氏本就是京中出身,她跟随容大舅赴任,已经多年未曾回京,此次回来除了受了容大舅的嘱托过来看望明珞,也早就想着要回回娘家,再替次子和女儿在京中看看有什么好婚事。
明珞得了消息,被传到祖母的荣寿堂去见容大夫人之时,明老夫人,明大夫人已经陪着容大夫人说了好一会儿话。
明珞上前给众人施礼,容大夫人亲自上前扶起了她,眼睛就已经有些发红,她拉着明珞的手,仔细看了看明珞的眼睛,便有些伤感道:“这孩子,已经这么大了,竟然是和我们小姑生得一模一样,若是我们老爷看见,还不知怎样激动。”
接着便又唤了儿子容远函和女儿容静雅上前见过明珞。
寒暄一番后,明珞坐到了明老夫人身边,容大夫人就对明珞道:“阿珞,这次舅母回京,其实已经有好几日了,因为京中宅子年久未住人,需要整修,便暂时住在了千梅山的温泉庄子上,在那里收拾了数日-你不会怪舅母,没有一回京就立即过来探望你吧?”
容大夫人住的温泉庄子并非是明珞母亲的那个陪嫁庄子,但就在隔壁,原先其实是一个庄子,容老夫人疼爱女儿,就将庄子隔成了两个,给了一个给女儿陪嫁,心里想着,如此将来也可以多见上女儿一些。
“姑娘,您就用这支太后娘娘上次在宫里赐您的白玉簪子吧,这支簪子玉色水灵通透,最衬您的肤色,今儿个去宫里,定能让肃王殿下一眼就能看到您。”
明珞正呆呆的看着镜中的自己,原本心神全不在身后的丫鬟身上,更没听进去她说些什么,可是肃王殿下四个字突然钻出来,她却是一激灵,从呆怔中醒了过来。
系统防盗章,请购足比例或等72小时再阅读,多谢支持正版她的确是在得知自己父亲战死有可疑之前,在景灏说求太后赐婚之时有那么一瞬的犹疑,觉得嫁去西蕃未尝不是一个远离明家,避免被他们利用的法子,但当时就已经立即在心中否决了。
更何况她现在得知了父亲还有母亲的死很可能是人为,她需得找出真相,为他们报仇的情况下?
所以她是不可能嫁给景灏,半年后就跟着他去西蕃再不能回京城的。
她根本就没有将景灏的话太过放在心上。
可是明太后的话,并无半分虚假,若是此事真闹去了朝堂,她不嫁也得嫁了-就是那几家有待嫁郡主县主的王爷和郡王爷,也定会联合着其他宗室逼着明太后应了这婚事的。
而明太后看着明珞一副惊呆和茫然的模样,心也放了下来-若是明珞真的钟情于景灏,她现在就不会是如此反应。
她握着明珞的手,叹道:“阿珞,嫁去西蕃,姑母便再也护不了你了,将来,可能再也见不到你了,姑母是真的宁可得罪了宗室王爷,也不舍得将你嫁过去啊。”
明珞只低着头咬着唇不出声。
明太后看她就是不吭声,便柔声道:“好在肃王也同时向姑母求娶于你-肃王数月前击退北鹘,斩杀叛贼,解救京城于危难之时,此时在朝堂上正是威信正盛之时,只有祖母将你直接赐婚于肃王,才能解了此危机。景世子和肃王,阿珞,现如今,你的婚事,只可在此二人之中挑选了。”
明珞:
她掐了掐自己的手心,虽然没能掐出眼泪来,但好歹眼圈还是有点红了-但她还是不想说话。
其实她也知道以她现在的处境,还想查明真相,为父亲报仇,嫁给赵铖,得到他的支持,才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一想到他居高临下的说“我会娶你”,再重合上前世他高高在上狠厉阴鸷的样子-她就一口气堵住上不来。
“阿珞,你实话告诉姑母,你害怕肃王,不愿嫁她,是不是因为怕将来在朝堂上,肃王他跟你表哥,还有姑母政见不同之时,就会产生争执,你便左右为难?”
明珞立时便猜测,自己和明绍桉的对话,姑母必定是知道了-其实那么“大”的事,大房怎么可能不把话传给太后。
当时她可是理直气壮的说:“未嫁从父,既嫁从夫。阿珞无父,未嫁时便也罢了,但若出嫁,也礼当从夫才对,如何能置自己夫君利益于不顾,处处以大伯父和二堂姐的利益为先?”
不过这事只要明太后不提,她就不能去解释,在明太后这里,她根本不需要这么“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