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当年明珞的父亲明仲恒临终前写在绢布上,给肃王赵铖的一封还带了血迹的书信,信中并无其他,只将自已妻子腹中的孩子托付给了赵铖,道是将来若是有异,还请他看在他们共御北鹘,他曾数次增援西宁军的旧情下对其遗孤代为照顾。
老妇人道:“老奴是明将军的乳母,当年将军战死,只有他的副将拼死带回了这封书信,老奴并不知缘由,明家是皇亲国戚,陛下的外家,我们姑娘上有祖父祖母,伯父伯母,都对姑娘疼爱有加,老奴不明白为何将军要在临终前将姑娘托付给王爷,但想来必有缘由,因不知情由,老奴亦不敢将此书信贸然给国公爷他们知晓-现如今姑娘已经开始谈婚论嫁,老奴犹豫再三,还是将这封信带给了王爷,交由王爷定夺。”
赵铖手指捏着手中的绢布书信,面色古怪地看了一眼老妇人,然后看向窗外,道:“嗯,本王知道了,你且回去吧。”
绿荇听了虽还有些犹豫,但明珞在穿衣打扮上面向来都很有眼光,她既然都已经直接吩咐了,她也只能将信将疑的依着明珞的话去了柜中将那件浅碧色的衣裳寻了出来给明珞换上。
荣寿堂。
明珞梳洗装扮妥当去到荣寿堂给祖母明老夫人请安之时,大伯母周氏,二堂姐明琇还有四堂妹明瑗也都在房中陪老夫人说话。
明家是当朝太后明太后的娘家,明老太爷便是以太后父亲的身份得以受封为承恩公的。
不过明家人口在大家族中算是简单,明老太爷和明老夫人只有两子一女,皆是嫡出,女儿便是当今太后娘娘,而长子明伯量则是户部尚书,也就是是明珞的大伯父,明大伯娶妻周氏,生了两子两女,此时明老夫人左手边坐的就是周氏所出的小女儿,明家的二姑娘明琇,而周氏下手处坐着的则是明大伯一个姨娘所出的庶女,四姑娘明瑗。
明琇已经和太后所出的小皇帝庆安帝定下了婚事,下年年中就会完婚,也就是他们大魏朝未来的皇后,所以身份尊贵。
而明珞的父亲是明老夫人的次子,不过明珞从来没见过他,因为十五年前在和北鹘的战争中,明珞父亲战死沙场,而明珞的母亲容氏当时正在孕中,听到丈夫身亡的噩耗就早产生下了明珞,然后也跟着丈夫撒手去了。
简单来说,明家显赫,但明珞其实就是个无父无母的遗腹女。
不过她自出生起就被抱到了明老夫人房中,由明老夫人亲自养着,一直养到了十二岁才搬去了其他院子和姐妹们相邻住着,可以说,平日里明老夫人最疼爱的孙女就是明珞。也因着明珞无父无母,就是宫中的太后娘娘对她都格外疼宠些,隔三差五的就会接她到宫中小住上一段时间。
太后无女,只差拿她当女儿疼宠了,较之大房的几个女儿,都还要更显恩宠-据说太后因为跟明珞的父亲年龄接近,本身就和明珞父亲的感情比跟明大伯的要深厚,对明珞父亲的战死,也是格外悲痛。
且说众人看到明珞过来便停下了话头,转脸过来看她,大伯母周氏的眼神关心又亲切,而明琇看着她则是带着些居高临下的亲切和温和,唯有明瑗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系统防盗章,请购足比例或等72小时再阅读,多谢支持正版
明瑗的面色又是一变,她瞪着明瑗,看她面色沉静-完全同往日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之前涌到面上的血又好似遭遇了兜头一盆冰水,就连羞愤怨恨都给瞬间给冻住了-她总算也慢慢平静了下来,外面的事情且不说,她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想好回家该如何和祖母和嫡母还有父亲他们交代。
明瑗萎顿了下来,再不出声。
明珞看着这样的明瑗,倒是没想到撕了面纱直言相斥效果这么好-她前世很少这样说话,也不知是为了顾及情面,还是不愿对方难堪,亦或者只是习惯使然,她很少这样把外面裹着的美丽的皮剥掉,直截了当说话的。
她觉得痛快极了。
她想,就她自己现在的情况,可没什么好跟别人含蓄的-她含蓄,别人就只会当她傻子把她给卖了。
两人回到家中之时,明老夫人和明大夫人那边已经收到太后派人传过来的消息,但明老夫人并未直接见两人,而是在晚膳之后才分别召了两人说话。
老夫人先见的是明瑗,之后才见的明珞。
明家女生得貌美,家族在管教上也甚为严格,不顺从家族的意思,姐妹看上同一个男人是绝对不允许的,虽然明瑗在骑射场上的话貌似是为了挽回明家女的名声,但却糊弄不了明老夫人和明大夫人,更何况还被庆安帝那样直白的给讥讽了一顿。
明瑗为了脱罪,只能声泪俱下的将明珞对肃王无意一事跟自己祖母和嫡母交代了,并道:“孙女的确敬仰肃王爷,可是孙女知道自己的身份,更谨记祖母的教诲,万万不敢妄想,只是当时三姐姐那样说,孙女怕那话传出去有辱明家女,尤其是二姐姐的名声,这才一时冲动,行了错举。”
且不说明老夫人和明大夫人如何惩处和教导明瑗,此时明老夫人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明珞,一时之间都不知该从何说起。
这么些年来她素来宠爱明珞,而明珞又乖巧懂事,明老夫人对她几乎连句重话都很少说过-更何况今日这事,她那话虽大不当,但谁能料到肃王和西蕃王世子竟是那般反应,竟是阴差阳错了。
明珞就是跪着不出声,明老夫人终于叹了口气,伸手将她拉到自己身边坐下,道:“珞丫头,你可是当真不愿嫁给肃王?”
明珞自马车上和明瑗那么一番对话之后,她细细想了一番,便打算对着家族众人该直接说出的话,该弄明白的情况就该直截了当去说,去弄明白了。
她遂点头,垂眼道:“祖母,孙女虽敬肃王退北鹘,平叛党,但敬归敬,他到底是地方藩王。西宁偏远,若是孙女嫁予他,必是要跟随他去封地的-届时,孙女怕是再不能回京了,祖母,孙女不愿嫁去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