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二十九章

楚婷站在岸边眼看着不对劲,不知道怎么回事,怎么不把人往岸边拉呀,

然后就听见旁边那大婶说道:“哎呀,他估计是拉不到,杨老三家那媳妇得有二百多斤重呢,比队里所有的猪都重!”

大婶这话绝对不是暗含贬义的把河里的人比作猪,现在的猪可贵重着呢,

而是全生产队能与二百多斤相媲美的就只有队里的猪了。

楚婷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完了,自己的长期饭票啊!

“婶子,你快去叫人,叫人来帮忙。”

楚婷着急的说。

现在是刚过中午饭的时候,大家吃完饭都在家歇着呢,谁没事往外跑啊,

又没人住在河边上,要不是今天是杨武他们刚结婚回老屋吃饭还真碰不上。

“哎,哎,我去叫人。”那大婶慌慌的点着头就跑了。

杨武还在水里奋斗,他现在根本不想救人了,而是拼命的想把自己从这个掉到水里的人的手里挣脱出来,可是也不知道是溺水濒临死亡的人力气会变大还是这个死女人本来力气就大,根本逃脱不出!

楚婷眼见水里的两个人都不怎么动了,四处找东西,想看看有没有什么长棍子之类的能把他们拉上来,但是这是河边,哪有那个!

幸好刚才那个大婶很快带着人跑了过来,队里住人的地方都是一家一户挨在一块的,叫一声前后都能听见还来了不少人呢。

几个男人脚步没停,跑过来直接跳进河里,没两下就把已经没有动静的杨武和另一个人给捞上来了。

两人被放在地上,杨武大概是因为入水时间短,意志力比较强,居然自己醒了,在一边咳,把水都吐出来,楚婷就在一边给他拍背。

另一个人就没那么好运了,两个大婶轮番给她按压胸口,还把她翻过身来使劲拍打后背,但一点水都没咳出来,周围人当即就知道不好了。

杨武就看着旁边的人越走越慢,越走越慢,好像在拖着脚步往前迈,就觉得自己这新媳妇身体素质也太差了吧,才走了一个小时就走不动了,这以后能生出健康的孩子吗。这么一想,他觉得自己有必要为了以后的孩子们着想,让孩子妈好好锻炼锻炼身体。

“市里就快到了,咱们走快点吧。”杨武嘴上跟楚婷这么说,脚步已经加快了,也没有多块怕她跟不上,但对楚婷来说也是个不小的难度了。

难也得跟,楚婷只能把摆动双腿的幅度加快,走了几分钟,她身上都出汗了,感觉心脏也砰砰跳,忍不住无力的对旁边的人说:“到底还有多久,怎么还没到?”

杨武歪着嘴笑嘻嘻的跟她说:“就快了,就快了,你再走快点,我们还能赶上国营饭店的早饭,到时候给你买肉包子吃。”

楚婷对他哄小孩子似的态度不满,但不得不说肉包子确实吸引了她的注意,上辈子最后快要毕业了,她又要忙毕业论文,又要在她想去的城市找房子,还得兼顾没做完的兼职,根本没吃过什么好东西,早上晚上都是买个花卷喝点热水果腹,肉包子还真是好久都没吃了。

“真的?”楚婷疑惑的看着他,“我想吃几个吃几个?”

“保证,”杨武举起一只手五指并拢作发誓状,“想吃多少吃多少,吃到饱为止。”

也许是肉包子给的力量,楚婷“刷刷刷”加快脚步,一气就走在前面,还有空回头朝在后面慢悠悠走着的杨武大喊:“走快点,免得肉包子卖完了。”

见杨武还在慢悠悠的,心里来气,觉着这人是不是故意的啊,故意想去迟点,刚好国营饭店关门,就省了一顿,哼哼,果然。

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生活是一棵长满可

这个名叫爱情的东西真的有这么大本领吗?楚婷表示很疑惑。

尤其是她看小说看各种家长里短的贴吧,感觉到处都是夫妻出轨决裂,婆媳恶斗,这样的生活真的有必要过吗?

所以她从一开始给自己做的人生规划就是自己买房有稳定工作,一个人过一辈子,老了到了八十多岁就把房卖了住到养老院去,才不去辛辛苦苦的操持家务生孩子伺候婆婆,想都别想。

当然,偶尔她做兼职很辛苦的时候,也会有一点不切实际的想法。比如,要是能找到一个有钱的丈夫

然而事实是,想了那么多都是空想,命运让她来到了这里。

这个年代可不是你想单身就单身,

想自己买房就自己买房的时候,这是出门就要介绍信,没有介绍信就到处乱跑极有可能会被当成特务抓起来的年代。

这种情况下,她只能留在这里,哪都去不了。而留在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结婚这回事,七一年原主十六岁下乡,今年是七三年,也就是十八岁了。

在乡下十八岁还没结婚的姑娘绝对会被人到处说嘴,被当成是嫁不出去不知道哪有问题的老姑娘。原主是知青,

有城里人滤镜还好点,今年嫁人刚刚好,也没人会说什么,再拖就不太好了。

楚婷也没有金手指,作为一个经常看小说的人,她当然知道大多穿越到六十年代的人都有金手指,随身空间那都是最寻常的,还有什么□□农场,什么能使唤动物的能力,能变出粮食,还有带着一个超市穿越的呢,全看作者脑洞有多大。

然而楚婷她就是什么金手指都没有,

空着手就来了。原谅她也跟原主一样要找个长期饭票了。

综上,这些就是楚婷打算跟杨武一块过日子的原因。

但是,这都是建立在杨武这人还不错的情况下,如果他有家暴的习惯,那就肯定不行了,楚婷可没有受虐的癖好。

楚婷对杨武的了解不多,只从书里知道他好像不管是七七年之前,还是之后都过得蛮好的。

原主关于她这个新婚丈夫的记忆也少得可怜,只知道他好像成天的去市里跟在那些红小兵、纠察队后面混。

这两人之所以能结婚完全是因为原主的粮食吃光了,杨武给她送了一点,然后乔老太就开始张罗婚事了,原主吃着人家的粮,还想继续吃下去,于是就默认了。

杨武是家里的老二,话说像是家里有三个儿子,好像基本上老二都是不受宠不收重视的,杨武家也是这样,前面有一个大哥,后面有一对龙凤胎姐弟,

他这个老二只能靠边站了。

六零年饥荒的时候,家家户户都饿的要死,国家虽然禁止投机倒把,但那是不许商人低价收高价卖,对于他们这些老农自己种的菜拿出来交换是并不阻止的。

他们生产队离市里比较近,平时做小生意,把自家的菜拿去卖都很方便,

所以经济条件比其他地方要好一点,但也仅是饿不死罢了。

都说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这话真不假。

在那吃不饱的年月里,当时还活着的杨武的爷爷奶奶心疼大孙子杨文,偷偷藏食物给他吃;杨老头心疼小儿子杨双全,乔老太生了三个儿子才得一个闺女,还是龙凤胎里的凤,自然是心疼小闺女杨梅。

算来算去,全家只有杨武被遗漏了,他又天生性子灵活很会观察,当然能发现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有小灶吃,只除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