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林晩感觉自己就像是喝醉酒了一般,踉踉跄跄的就走进了一道竖立的涟漪中。
涟漪的对面,是流淌在河面的小舟。
小舟之上,坐着的正是靖仇上人。
此时的靖仇上人,已经换下了白天那火红的长袍,一身素色,显得更加的清丽、素雅。
虽然少了几分艳色,却多了许多雅致。
“弟子见过上人!”封林晩没有表现出惊讶的神色,对于靖仇上人的单独召见,早有预料。
“你很聪明!今天白天,多谢你解围。”靖仇上人平静的对封林晩说道,明亮的眸子却紧盯着封林晩,似乎等待着他的答案。
封林晩毫无倨傲之色,更不以为自己有功,而是谦逊道:“弟子自作主张,还请上人见谅!”
这句话中的意思,毫无表功之意,反而像是在请罪。
靖仇上人不免更觉得满意。
“好了!此处再无旁人,你也用不着拘谨。”靖仇上人微微一笑,这一笑的容光,令湖光山色皆黯淡,周天星辰似乎也只成为其背景,唯有那一轮明月,与之交辉相印,互相争美。
封林晩低着头,不敢细看。
无论他多么骄傲,多么自负,又多么的傲慢,靖仇上人是灵台修士,而他还只是个练气。这是实力上的绝对差距,如此面对面时,若还不谨慎下,那就是精神有毛病了。
“这一次,一视同仁处置了你,却是我的不是。如此便赐你增元丹两瓶,此处还有我总结出的一篇心得,也一并给你。望你切莫不要放松修炼,药园处也自有人照映,你无须多管闲事,一心修炼便可。”靖仇上人倒是厚道,将封林晩单独唤到此处,不仅给他好处,还要免了他的劳作,也称得上贴心了。
封林晩先感谢一番,然后却语不惊人死不休般道:“上人!弟子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知道不当讲,就别讲!”靖仇上人脸上带着一丝宛如少女般的狡狯,却故作严肃道。
呃···!
封林晩到了嘴边的话一顿,忽然失语了。
封林晩的问题,再一次问到了点子上,这令靖仇上人十分满意,眉眼之间也不免流露出几丝欣赏之色。
直到此时,方才有些人后知后觉,发现自己错失了良机,后悔不已,看向封林晩的眼神,也多少带有了几分妒恨。
这本就是常态。
太多人本身没有能力,却愤恨别人,满心以为是别人了抢了自己的机会,成事不足,坏起别人的事来,却积极不已。暗戳戳的喜欢搞些小手段,传一些诽谤他人的谣言什么的。
这种人多属于庸人,做不了能人、好人,甚至连坏人都做不彻底。
要真能坏到骨子里,有勇气、有胆量、有智谋,做出一些大事来,那也倒能算一番人物。
“解酒之法,各有不同。全看个人的承受极限,在修炼此法之前,需当都有寄魂之物。寄托心神,以存正念。此物醒时无用,醉时则是如洪钟大吕,可警醒己身,如若沉迷,便触发寄魂之物,借之牵引,使得从醉酒中清醒过来。”靖仇上人解释说道。
简单而言,就是在修炼之前,要先准备一个标记醉酒和清醒的尺子,当尺度达到承受范围极限时,就用这尺子将自己敲醒,然后打破醉眼,醒目看世界。
听完靖仇上人的解释,大多数弟子,都露出心领神会的表情。
封林晩却还皱着眉,人群中也不乏聪明人,他们也同样想到了这个办法的缺陷。
这虽然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法子,但是···稍显有些勉强。
用科学的角度来讲,有一句话叫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虽然修行与科学的道理,并不能通用,却也不完全是背道而驰。
醉眼而欺天欺世,其实就是欺骗自己。资质不够,那就骗自己,‘我’是天之骄子。境界不深,就骗自己,已然到了极为高深的境界。借假而修真,这个‘醉酒’的状态,也是一种骗,是让自己区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的,一种关键性的道具。假如没有了这个醉酒的过程,那么一切都会变得模糊,不再泾渭分明,也就走火入魔,真的失心疯了。
倘若骗的不深,一把尺子倒是也能衡量真假,让自身在虚实之间,来回穿梭。
但如果修行入深,已然到了与道交互,与理相通的时候,便已然是‘我在欺骗天,天也在欺骗我’‘醉眼看花,花醉了我’的层次,那个时候,一把这样的尺子,则半点用处都没有。
不过封林晩知道尺度,有些问题,是靖仇上人有意让他问的,所以他问了,可以讨得欢心。
而有些问题,是靖仇上人刻意不提的,这个时候,切莫不可抖机灵。
已经是灵台(元神)境的靖仇上人,难道还不懂这样的道理?若是不说,显然也有不说的理由。
偏偏,却还有人这样自以为是,以为看穿了封林晩‘受宠’的真相,急不可耐的站起身来,冲着靖仇上人行礼后,便将这个疑问问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