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质问杨六郎

神话原生种 废纸桥 2372 字 8个月前

这就好比,为爱鼓掌,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泻千里,然后陷入某种绝对冷静的状态。

但是和楼凤鼓掌的过程,与和蜜姐鼓掌的过程,那叫一回事吗?

完全就是两个决然不同的概念。

“当然不同,目的虽然一样,却减轻了天子对杨府的恶感,为你们杨府保留一部分的元气。”封林晩说道。

杨六郎却突然道:“你们杨府?你身穿我杨府的家丁服,却又有如此见识,你究竟是什么人?”

面对质问,封林晩不慌不忙道:“吾乃藤逊真人,三百年前,苦修点币大法,不小心走火入魔,无可奈何转劫重修,如今劫满归来,灵魄归位,却因为此身受恩于你杨府,与你杨家有一段因果未了,故而需当为你杨家过了这番劫难。”

虽然谎话是现编的,但是以封林晩的编故事功力,完全不虚。

杨六郎当然听说过那些练气修道的方外之人,即便如此,对于封林晩的说辞,却依旧将信将疑。

不过···就目前来看,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解释了。

“既然如此,那你觉得,此事应该如何具体而行?没有我杨家明面出头,就像鼓动百姓自发而为,这可并不容易。”杨六郎暂且似乎放下了对封林晩身份的存疑,转而回归正题。

杨家本身不露头,不钱、出力,确实可以打消部分天子对杨家的疑虑和嫉恨,但是这也就代表了,将拳头收束回来,单靠‘抛媚眼’就能解决问题,达到目的?

封林晩自信满满道:“那就请问杨六爷!以前七爷是否喜欢寻花问柳,做一些风流勾当了!”

封林晩这么问,当然不是八卦。

而是这个消息,确实有用。

杨六郎满脸尴尬,杨家七子,自老大到他这个老六,多似其父,方正而又刚烈。

唯有老七,不仅机灵活泼,并且颇为油滑,平日里也没少给家里闯祸。

想到老七,又想到他已经死在了潘仁美的乱箭之下,杨六郎满脸扭曲,牙齿咬的咯噔作响。

“将军!你可是在自责?”尽管发现了两位家丁的晕倒,杨六郎却并未有任何的多余举动,他跪在那里,就像一座雕塑。

对于封林晩的问题,他充耳不闻。

“你或许在想,如果你不迎娶柴郡主,就绝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们杨家。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于你的任性,而埋下了祸根。”有很多人说,杨家将死于不懂政治。

这确实没错!

但是杨六郎娶柴郡主,这算政治错误吗?

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愚蠢。

柴郡主,名士文臣娶得,外戚无权的勋贵娶得,但是执掌大宋大量兵马,坐镇一方的杨家儿郎,万万娶不得。

老赵家的江山来的不地道,但是再不地道,也当了老大。当老大的,有几个不怕重蹈旧辙?

为了不丢掉掩盖臭味的遮羞布,柴家的人不能随便动···至少不能明面上动。但是杨家···呵!作为北汉降臣,又与柴家结亲,你想干啥?

当然了,感情的事情,不是利弊能说清楚的。

但是你讲感情,别人不讲啊!

你的道理,也只是你的道理,别人凭什么听你的道理?

听了封林晩的质问,杨六郎原本即便是身负重伤,依旧笔挺的脊梁,微微弯曲了一下,显得有些佝偻。

他不想承认这个事实,但是他的内心,早已给了他一个真实的答案。

他以为杨家对大宋的忠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表,那么即便是他娶了柴家的女儿,只要并未与柴家真的有任何勾结谋逆,那么贤明的天子,就绝不会对杨家如何。

这只能说,杨老六对‘贤明天子’这四个字,有什么误解。

事实上,那些历史上,真正讲感情,有道德,有底线,有节操的君王···最后往往都成了昏君。反而是那些最冷血,最无情,最没底线,最翻脸不认人的,全都成了名传千古的明君。

“六爷!杨府此时,已然危如累卵,你若再不早做打算,难道真要等整个杨府,都烟消云散,才心甘如愿吗?”封林晩又靠近了一步,更加冷冽的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