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数字,262,是全球钢铁产业的人均年产吨钢数;至于国际一流钢铁企业的人均年产吨钢数,还是不写出,那个目标太遥远了些……”
写这几个数之后,沈淮又飞快的用彩色粉笔将四个数字串起来,黑板上画出一副标准的吨钢数曲线图来。
“挂板就这么大,吨钢能耗指标、钢坯成材率等指标图也不够画,但差距有多大,大家心里都应该有数,”沈淮说道,“即使有些人心里没有数,也不打紧;我的要求,是大家从今天之后,要认真工作,认真学习。”
徐溪亭等人的脸滚烫滚烫的。
梅溪钢铁厂所引进的生产线,可以说是国外八十年代初才成熟起来的技术,至少技术水平上一点都不落后,但挥出来的生产效率,甚至还不到国内一流钢企及国际钢企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造成这个局面的情况是多方面:
人浮于事,脱产职工人数几乎与一线工人相等,这个就直接将人均吨钢产量拉低了近一半;
采购环节出面严重问题,炉料质量差;
工业配套环境差,电力、运力供应不足;
技术力量极端薄弱,全厂八余职工,即使初级职称包括内,合格的专业人员不到三十人;
生产管理严重滞后,职工职业素养差,劳动纪律涣散,造成大小生产事故频,生产浪费现象严重;
管理层官僚作风严重,钢厂里的裙带关系错综复杂,从上到下几乎每个环节都有人吃里扒外……
几乎国内公有制企业所能有的种种弊端,梅溪钢铁厂身上都得到集体现。
虽然有种种借口,但作为全厂技术的实际负责人,也将给沈淮正式任命为全厂技术的总负责人,徐溪亭心里是有愧的。
包括那些还有着羞耻心的前管理层人员,也都羞愧不能跟沈淮直接相对。
“我会把我的主要精力都投钢厂,但也要负责一部分镇上的工作,”沈淮说道,“梅溪钢铁厂能走到哪一步,实际上多还要依赖于座的各位。我已经通知工会,给你们每个不住厂附近的人,都准备好宿舍。各位,任重而道远啊……”
整个生产环节所出现的问题,沈淮相信赵东、徐溪亭以及徐闻刀、潘成他们都能现,都能提出相应的整顿方案,也许重要的,是让他们跟现有的管理员好的融合起来。
沈淮看了看表,夜深已经过点钟,他还要跟何清社碰个头,便将剩下的时间留给赵东、徐溪亭他们,临走前还特地吩咐了一声:“也不要太慢,好不要超过十二点;明天早上七点半,我还要跟大家这里准时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