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势态(二)

官场之风流人生 更俗 2142 字 7个月前

从账面上来说,谢家在东华的投资没有缩水,还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在东华滚动式的建设跟开发当中,谢家想套现也是极难。

长青集团毕竟资本雄厚,孙启义个人受到挫折,龟缩到香港不再出来,但在东华的投资拖上三五年再起效,对长青集团在亚太的业务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谢家的资金却经不起这样的分散。

海丰及长青集团合资的长丰证券,作为合资证券公司进入国内市场,早初由国务院特批了两千万美元的投资额度,但就算把谢家在埋伏证券市场外围或者就分散于隐蔽账户的资金都算上,沈淮估计他们也凑不出多少来。

至于刘建国,将整个合元证券的资产都押上来,可能也就三五千万的资金量。

不谈背后的因素,就单纯以调动资本能力来说,宋鸿军所掌握的鸿基产业投资基金资产规模就达到十亿港元。

虽然宋鸿军个人在其中所持比例不到三成,但由于其他资金来源较为分散,而且相当比例都是债券融资,故而不会影响宋鸿军对鸿信投资的控制权。

孙亚琳所掌握的众信产业投资基金,从早初的两百万美元起步,待到梅钢二厂建设期间,规模才扩大到两千万美元。

不过这些早期的资金,孙亚琳都集中投到梅钢一厂、二厂的建设当中。

而今年的梅钢盈利,就使得孙亚琳在众信产业基金里直接归属她个人的资产总量增长到三千万美元。

新浦钢厂项目启动后,仅孙启善个人,就往众信产业投资基金里两次共注入八千万美元的资金,使得众信投资此时控制的资产规模达到两亿美元。

也无怪宋鸿军一直说孙亚琳傻大胆,跟着沈淮孤注一掷的干了三年,打下的根基比他十多年的商海沉浮都要厚实。

无论是众信、鸿基,还是梅溪地方势力意志体现的渚江投资,现在聚集的资本力量,包括业信银行在内,主要都还是确保新浦钢铁项目如期建成以及参与新浦港及临港新城的建设,但真要在证券市场掀风作浪,长丰及合元证券加起来,都不及宋鸿军或孙亚琳一人资本实力更强。

更何况,沈淮背后还有梅溪开发投资集团、新浦开发投资集团以及东华京投三家地方国资融投平台。

真要明刀明枪的干,沈淮真还不把谢及刘建国等人看在眼底。

不过,沈淮最忌讳的还是淮能集团的控制权问题。

虽然过去十数年,宋系务虚轻实,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太深,忽视资本力量的凝聚跟建设,但这么高层次的政治派系,在资本层次的潜力依旧是不容忽视的。这次推动徐东铁路改造及淮煤东出等项目,就是宋系在资本层次的潜力直接体现,甚至还有很大的潜力可再挖。

虽然小姑现在执掌淮能集团,但淮能集团作为电力部全资控制的国资企业,二伯及戴贺等人真要通过一纸调令更换淮能集团掌门人为他们一手掌控的嫡系,沈淮也是无计可施的。

真要走到这一步,宋系内部两败俱伤那是不用说,新浦港综合开发、徐东铁路改造、淮煤开发等等大型项目以及整个淮海省地方经济发展也将必然遭受重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