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苏生在荒南,眉清目秀,跟随着父亲饱读诗书十载;继而母亲生了病,每每受不住南方的潮湿而产生淤痛,一家人不得已便搬去了较为干燥的荒北,便又是活了十年。
北方少有书塾学堂,一下子如苏也不再是书呆子的模样,也和伙伴上山抓鸟、下海捕鱼,好不痛快。
而这般集了两地性子的年轻人一眼就被梁时雨看中。
梁时雨是个北地有名的商人,却很难把生意做到南方去,正在忧愁之间,望着清秀的如苏,拔脚就跟到了家中去。
起先如苏的父亲是无论如何也不肯同意的。
毕竟对于书呆子一样的如苏父来将,本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更何论是一向容易被人误解成商人。
可梁时雨是一个有定见的人,不管怎么拒绝,都低眉顺目着倾听,没有半丝的躁急,而且怎样都不曾离去。
夜深时,其就卷一床棉被,睡在房屋外;天色大亮以后,便又是沏茶相请。
书生本都有执拗的脾气,但如苏父还当真拗不过梁时雨。
何况梁时雨的礼数都很周到,也让如苏父找不到一丝挑剔。
终于有一夜,如苏父将梁时雨请进房里。
看着梁时雨眸子里闪闪而动的期待光晕,如苏父实在要不住地摇头叹气。
如苏父道。
“这孩子底子好,干什么都是一块料。”
梁时雨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