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铁锭也是来自丹阳春谷县,据说那里日产钢铁数万斤,炼铁技术和这些东西,全是一个人发明的。”
“谁?”戏志才道,“刚才来访的周瑜?”
曹操摇摇头道:“是周瑜还好,是袁公路长子袁耀。”
“啊!”荀彧和戏志才同时惊叫起来。
新纸、图书这些也就罢了,如果袁耀能够做到日产铁数万斤,而且质量这么好,那么,袁耀将垄断天下所有钢铁买卖,淮南势力在经济上很快超越所有群雄。
“使君,这也未必可怕。”戏志才道,“拿下徐州之后,我们与袁本初联合起来,未必不是袁公路的对手。中原是产粮之地,他有钢铁,我有粮食,只要休养生息数年,足以决一雌雄。”
“只怕来不及了。”曹操道,“周瑜说,那袁耀还发明了新的水稻技术,可以一年两熟。今年在庐江试种三千亩,单季亩产三石半,两季可达五石半以上,呵呵,若真如此,你我可以卸甲归田了。”
“会不会是疑兵之计?”戏志才道,“听说袁公路长子年纪不大,怎么会懂得发明这么多东西?”
“我也怀疑有诈,但是,这里有华子鱼的书信。”曹操将案上一封信函递给二人,“连袁耀的表字稷德,也是忠义将军给起的。”
荀彧看了一下书信,说道:“忠义将军何等耿直高傲,怎么会屈服于袁术。华子鱼先生也不会拿这种事来欺骗我等,我看此事恐怕千真万确。”
戏志才道:“使君,若真如此,更应该快速进击消灭对手,退兵罢战岂不等于坐以待毙?”
“这正是我更加想不通的地方。”曹操道,“袁耀给出的条件是,若我退兵罢战,他可以支援兖州一百万斤钢铁用以发展生产,还可以派农技人员到兖州传授新的种植技术。兖州偏北地寒,不能做到一年两熟,但是一年单季也可以做到亩产近四石。”
荀彧道:“这就奇了,难道还有帮助敌人发展壮大的道理?”
“我也如此问过周瑜,他说袁公子并不支持任何一方独霸天下,他希望尽快结束战乱,各州郡安于本州,发展生产,和平相处。”
荀彧道:“这想法倒也不错。”
曹操和戏志才对望一眼,都不说话。二人之志,在于霸业。但是荀彧之志,只在安民。他之所以一生支持曹操,只是需要一名强者结束战乱,他本身是不希望战乱的。
戏志才道:“我疑此事有诈,故意用粮食增产的鬼话来吓阻我大军,为的是争取时间备战。况且,袁公路若成霸业,最大受益者正是袁耀,他又为何反对霸业。”
曹操道:“我亦疑心有诈。周瑜与我约定不公开此次谈话和交易,为的是不让袁公路知道其子与帮助对手,如此煞有介事,难道他们父子二人有什么问题?”
“使君,你意如何?”荀彧问道。
“我正等二位为我一决。”
一百万斤钢铁和新的农业技术,这个条件确实是相当诱人。如果接受下来,很快兖州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如果不接受,等于发展滞后于淮南和徐州,恐怕两年后只能成为待宰的羔羊。因此,曹操也有些犹豫不决了。
荀彧道:“要不先派人到庐江和丹阳郡查看个究竟,然后再决。”
“不可,兵贵神速。如今大军集结,引而不发,错失良机,兵之大忌。”戏志才拱手请道,“使君,出兵吧,若此时退兵,士气泄尽,下次再要兴兵讨伐,只怕更加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