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节 庙算(2)

“请陛下取来马邑布防图!”周亚夫请命道。

刘彻点点头,对身旁的王道吩咐一声,后者立刻就去取来最新绘制的马邑布防图。

刘彻登基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将军事地图和各种技术图册的载体白纸化。

同时进一步的提高了测绘技术,应用了许多简单,但非常有效的测绘技术。

同时,在兰台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测绘人才。

三年多来,这些人才,日以继夜的辛勤工作,到今天,已经基本完成了北方长城的战略要点的地图测绘。

于是,出现在众人面前的这种马邑布防图,顿时,就吸引了所有将军的注意力。

等高线、比例尺以及更加多元化的地图标尺,使人能一眼就看清楚,马邑城及其周围的山川河流哨所。

汉律规定,靠近边塞的地区,百里置一尉吏,士吏。

在这些地区,实行全民皆兵。

乡亭统一对二十岁以上的男子,进行武装。

而在马邑之外的百余里地区,汉军布置了七个哨所,同时羁绊了三个投靠了汉室的小型游牧部族。

这些部族,平时为汉军放牧,作为流动警戒哨。

在战时,他们充当为汉军做向导和侦查匈奴军队动向的任务。

在过去,地图上,很难将这些哨所与游牧部族的活动范围清楚标示。

只能用一些象征了烽燧台的标记,在某些区域,进行大概标识。

不熟悉当地情况的人,看着地图可能会两眼一抹黑,压根不知道,汉军的流动哨所和烽燧台的具体位置。

还要去问熟悉情况的人,才能知道当地具体情况。

但。光靠语言,其实很难让人弄清楚,实际的情况。

所以,长安对边塞的判断,常常出现失误。

而这种失误。在战时会导致出现巨大损失。

譬如十八年前。匈奴十四万骑入寇云中、雁门,当时的长安君臣,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失误误以为布置在北地的军力,已经足够抵抗匈奴军队。

而在实际上,当时北地军队有一支大概三千人左右的军队,其实根本没有在战场,他们驻屯在远离回中道的安全区域。

这个判断失误。导致朝那塞沦陷。北地都尉孙卬战死,士民死伤数千。

而如今,有了这个详细的地图,朝那塞的悲剧,就不会再重演了。

通过这个地图,哪怕是刘彻这个军事小白,也看得仔细,想要吃掉来犯的匈奴部族。关键在武州塞。

武州塞在马邑之前七十里左右,现在。还只是一个小型的军塞。

同时也是汉军在长城外的一个关键据点。

当地常年屯有一个司马的兵力,约在五百人左右。

看上去,这只是一个小型要塞。

但在实际上,武州塞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

在秦代,这是一个堪比雁门关的秦军基地,秦军常年在当地驻屯数千精锐,监视和打击草原上的游牧部族。

而在后世,这个要塞,更是非常出名。

北魏长城的核心就是武州。

明长城的坚城,大同城,就是建立在武州塞的遗址附近。

但,自从秦军放弃河套后,武州塞已经不复过去的辉煌。

常年的战火,导致了汉军也无力在远离长城如此之远的地方,经营一座这样的大型要塞。

汉军选择后退数十百里,在马邑布防,与雁门关形成犄角,相互呼应。

“陛下,欲要全歼来犯匈奴主力,臣以为,不妨命细柳营出代长城,突袭匈奴辎重,绝其后援,逼迫其不得不在马邑城下,与我军决战!”郦寄在审视了地图后,说道。

他在过去,常年驻守雁门关,对当地地形地貌,可谓了如指掌,非常清楚,匈奴假如进攻马邑,那他们的行动路线和后方的老弱和牲畜的屯扎地区。

他伸手在地图上丈量了一下,然后非常肯定的道:“北虏不来则以,来必扎营于此!”

他的手直接点在武州塞以北一百里左右的草原上的某个无名湖泊前。

“匈奴三部族,丁口牲畜数以十万,非此地不能屯驻!”

在古代,军队作战,哪怕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也需要选择一个大后方,以便能迅速补给前方的骑兵。

尤其是在此时,匈奴的骑兵,没有马蹄铁没有马镫马鞍,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战马,其实很容易受伤和感染。

这也是为什么匈奴人会选择冬季入侵的原因。

冬天的低温,能减少战马受伤后的感染几率。

要知道,哪怕是在游牧部落中,战马也是非常宝贵的财产。

刘彻听着郦寄的判断,点了点头。

在场的诸将中,郦寄是绝对的雁门专家。

他屯驻当地的时间,长达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