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六节 合纵(2)

“陛下这次举行石渠阁之会,欲与诸子百家名士共商国事……”一进门,董仲舒就开明宗义的道:“师兄长者,素为陛下所敬,不知可有什么计划或者说想法?”

说着,董仲舒就抬眼看了看胡毋生身旁的弟子公孙弘。

旁的,董仲舒无法确定。

但有一件事情可以相信——公孙弘肯定知道某些外人难以知晓的内幕。

毕竟,他身为主爵都尉,出入宫闱,与兰台的不少尚书,甚至尚书令汲黯,都是往从甚密。

若是绝密的军国大事,公孙弘可能还会被瞒着。

但这种实际已经公开的秘密,董仲舒知道,公孙弘肯定是知晓一二的。

而他就缺这个关键性的沟通渠道。

胡毋生却是笑笑,没有接话。

这种事情,是不能乱说的。

当今最讨厌乱嚼舌头根子的家伙!

去年,兰台一位颇有潜力的尚书郎,就是因为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掌握的信息,结果被发落到了会稽郡去破山伐庙,与当地巫祝做斗争去了。

“师弟请入内……”胡毋生微微笑着,将董仲舒迎进自己的书房。

立刻就有下人奉上了从南方运来的上等茶叶,为主宾客人泡上。

热气腾腾,清香四溢的茶叶香味,让董仲舒嗅着,都忍不住赞道:“师兄好雅致!”

如今,在长安的贵族士大夫圈,这种泡茶的方式非常流行。

尤其受到黄老派贵族和士大夫的追捧,认为这是真正的君子雅兴。

就连儒家也颇为喜欢这样的饮茶之法。

不过……

这种从南方运来的青茶,尤其是上等青茶,现在价格昂贵,不是等闲人能用的起。

但胡毋生就不同了。

他的弟子公孙弘,身为主爵都尉,掌管天下工商税收大小事宜,负责核定商贾訾产。

整个天下,想要巴结他的商人,不知道有多少。

虽然公孙弘在坊间的物议很好,两袖清风,就连一日三餐,也是其细君亲手所做,不止有一个人曾经看到过主爵都尉的夫人,带着下人在市籍之中选购青菜和米醋,也不止有一个人曾经亲眼看到过这位主爵都尉自己给自己缝补衣物。

虽然说,这有可能是作秀。

但,最起码董仲舒从未听到过任何公孙弘以权谋私的传闻。

恰恰相反,这位当今的税吏,任何人的税都敢收。

传说,他甚至连程郑氏外戚和卓氏外戚的税,也是分文必争。

但,公孙弘可以两袖清风,并不代表商人们就没有送礼和孝敬的地方了。

公孙子不收钱?

没关系!

公孙子有老师,而他的老师在临淄有一座名为稷下学苑的山门。

把子弟外甥什么的往稷下学苑一塞,岁时奉上捐赠。

这公孙子总没有办法拒绝了吧?

毕竟,大家打的旗号是‘敬胡子长者,奉财帛以助胡子教化天下’

别说公孙弘没有办法拒绝和阻止,就是胡毋生本人,也是无可奈何的。

因为,当世办学,不必从前了。

以前,大家都是用竹简学习。

即使是穷光蛋,只要有毅力,去山上砍点竹子,自己动手,用绳子串起来,再买把刻刀,这就可以开始学习了。

现在就不同了。

笔墨纸砚,哪一样不要钱?

而胡毋生如今门下弟子号称三千,贤者一百零八人。

其中寒门弟子占据了超过七成,至少有千余人是纯粹的穷人,别说笔墨纸砚了,就连自己的一日三餐都搞不定!

更何况,如此多人聚集在一起学习。

光是场地、住宿和卫生以及大小杂务,每年就要吞掉数以百万的金钱。

这些钱,总不能从天上掉下来吧?

没有金主资助,如今天下任何学派都无法发展壮大,更别提争夺话语权了。

董仲舒自己就是办学的,他深知办学的艰难。

为了更好的弘扬自己的思想以及自己传承的先贤思想。

现如今这天下的知名学者,谁不是为五斗米折腰,捏着鼻子收下了一大堆,其实资质很一般,但就是家里有钱,愿意出钱的富商子弟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