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五节 变迁

临到年关,刘彻的生活,变得格外忙碌。

积压的公文和奏疏,甚至堆满了整个案几。

通常,旧的还没有处理完,新的就已经堆起了一尺多高。

幸好,现在的汉室公文和奏疏,都已经白纸化,不然的话,刘彻恐怕将要突破秦始皇曾经创造的那个记录——一日批阅奏折数百斤!

这还是有着兰台数百位尚书郎和侍中们帮忙先过滤了一遍的结果。

那些不需要刘彻亲自关注或者说优先级不够的事情,在兰台就已经被处理掉了。

能够来到刘彻面前的,必然是至少影响一郡的事情或者敏感之事。

伸了个懒腰,刘彻有些无奈的望着自己眼前越堆越高的奏疏,叹了口气。

但没有办法,这些事情,都是不可以假手他人的事情。

就像他刚刚批阅完的那个报告——下邳郡请求在郡中建造一条沟渠,引泗水灌溉农田。

这种事情,别人根本没有资格和能力来决定。

必定要他这个皇帝来做裁决。

而刘彻做出的裁决也很简单——他将这奏疏转给丞相府、大农,要求丞相府和大农牵头,派出一个联合工作组,前往下邳实地考察,并且邀请地方士绅工商,最终再出一个相关的报告给他这个皇帝。

简单的来说,就是先进行工程论证。

看一看,这下邳郡是否符合修建这样一条渠道的条件。

然后还要看成本和代价。

这才能决定,最终要不要修这条渠道。

这也是比较科学的做法,能够最大限度避免浪费资源。

望着眼前这堆积如山的奏折,刘彻站起身来,打算出门走一走,活动一下筋骨。

至于这些事情——虱子多了,债不愁。

左右离正旦的大朝议,还有半个月时间,还可以慢慢处理。

实在不行,还可以将那些不是太重要的事情,直接丢给丞相周亚夫和御史大夫晁错去处置。

总之,想要刘彻去学秦始皇,最终搞出过劳死,那是做梦!

刚刚走出宫门,立刻就有尚书来禀报:“陛下,廷尉刚刚来报,已经收押了无盐氏的全部族人,请陛下示下……”

刘彻闻言,抿了抿嘴唇,笑着道:“告诉廷尉,必当秉公执法,排除一切干扰,还天下一个公平!”

无盐氏,曾经叱咤长安,威震天下的顶级高利贷商人,西元前最成功的民营金融家,终于还是走到了他的末路。

没办法,皇帝想要他死,他还能活吗?

更何况,无盐氏屁股下面一堆翔,根本不需要罗织罪名,只要统治者想,那他就活不了,而且,必定会死的很惨!

而廷尉搂草打兔子,在处置无盐氏的过程里,顺手将其他几个同样玩高利贷的子钱商人家族也给捋了。

一时间,整个槐市和花街柳巷,一片鸡飞狗跳。

许多享誉中外的销魂窟,基本上都被官府查封。

在一个月内,曾经繁花似锦的花街柳巷,瞬间衰败了下来。

绅士们如丧妣考,士大夫们更是哭天抢地,几有几分快播案的风采。

不过,不要紧,刘彻相信,等到明年春天,自然会有接盘侠,继续花街柳巷的事业。

倒是这次拿下无盐氏和相关的子钱商人,让刘彻真是吃了一个饱啊!

总计超过数万万的财富,被充实到了本来已经开始拮据的国库里,丞相周亚夫和御史大夫晁错纷纷表示:伏唯陛下能作威作福。

然后,就欢天喜地的拿着这笔钱去搞他们早就想做的一些事情了。

譬如,周亚夫就大手一挥,宣布将修建一条从绛县到雒阳的轨道。

嗯,周亚夫毕竟不是什么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境界并不高,他的家乡情愫特别重,做了丞相,不给家乡谋福利?玩毛!

特别是,当家乡父老们,组团来长安,三番五次的上血书恳求时。

周亚夫根本招架不住。

至于晁错,则是立刻挥舞起钞票,开始大量扩充廷尉和御史大夫衙门的人员。

首先是持书御史们,一下子就从二十人扩张到了三十六人,廷尉各司曹的副官,也都增加了两三位。

法家笑的嘴都合不拢。

更多的官员,更多的编制,意味着更大的权柄和更强的执行力。

当然,也意味着官僚系统进一步臃肿。

好在,至少将来三十年内,汉室都还不需要担心什么亢员的事情。

目前来说,各级衙门,假如真的想做事情的话,那就只会缺人。

而这些子钱商人的垮台,让刘彻也趁机再次刷了一波声望,收买了一波人心——他让廷尉学习后世的做法,将那些从子钱商人家里查抄的各类借条,统统拿出来,在长安的直市上,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