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休整一小时后准时打响。
这其中甚至还有许多部队没有组建完成……这主要是因为时间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苏军部队通讯设备落后,在黑暗中要找齐属于自己编成内的人员并不容易。
这其中尤其是合格的炮兵观察员和坦克跟随步兵。
不过就像特鲁法诺夫说的那样,苏军部队的优点就是他们“经验丰富”……在混乱中作战的经验丰富。
因此,整支部队是乱中有序,总体上还是将步兵、坦克及炮兵联系在了一起。
说实话,舒尔卡这么做的确是冒着相当大的风险。
因为像这种协同作战并不是苏军擅长的。
事实上,苏军通常都是步兵打步兵、炮兵打炮兵,各兵种之间很少有组织的协同。
在这基础上没有进行任何训练突然要求实施高强度的协同作战,这有些“没有金钢钻也要揽瓷器活”的味道,一不小心就画虎不成反类犬。
但目前这种情况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何况舒尔卡也并不是乱来……一开始的战斗给予部队充分的磨合时间。
简单的说,就是初期的进攻是“实战演习”级别的,看似进攻但其实是用敌人前沿阵地演练,让各级指挥官与各兵种尝试着协同。
另一方面,舒尔卡相信一句话“战场是最好的学校”。
这不仅是因为战场的环境十分真实,更因为在战场上有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压力,这种压力会迫使每一个士兵、每一个兵种都尽一切努力紧密结合起来。
他们不得不这么做,否则在前方等着他们的就会是死亡。
这些都不是在训练场上能练出来的,所以在战场如果发现一支部队突然间成长为精锐……不要惊讶,这都是被“死亡”逼出来的潜能。
舒尔卡在望远镜里很欣慰的看到这样的“潜能”,因为战斗打响半小时后,苏军部队的坦克及炮火和步兵已经在有节骤的推进……这说明指挥员们已经有所收获了。
另一方面德第91步兵师师长莫里茨少将则对苏军这种进攻战术的转变极其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