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六章

这报恩寺果然是值得来,古朴厚重、气势恢宏,雕梁画栋,很有大清的特色。

地方确实是天生的好。占地数公顷,地势居高,视野开阔。

娇杏打下了牛车就一连串地惊呼:“好大、好看”。在她看来既然词不能达意,就需在数量上取胜,才能彰显自己对报恩寺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就如同初夏她们那个年代的表达方式如出一辙。一旦词汇量极度匮乏之际,往往都是用:我擦,我去、666诸如此类,简单粗暴而有力的词语来代替,往往能快速引起他人共鸣。

对此初夏等人很是认可这丫头的看法:简单又直观。

报恩寺分七重。

第一重是外院,是往来香客落脚的地儿。分东西两寮房,男左女右,左边叫“莫问”,右边叫“拈莲”。

虽说这东西寮房是从报恩寺同一个大门进,但实际是独立的两处院子。各自分左右从月洞门进,互不干扰,中间隔了数十丈之远,院中花草树木均是大盆栽种,树木不足半人高。

月洞门旁有矮房一间,供院内僧值居住,凡进入寮房院中都要经过此处文书登记,然后誊抄一份交由寺中大文书收入院中保管。

当初有人建议,为了避嫌,不如各自从外墙上开设单独小门,各自进出,岂不是好事一件?

方丈捏着胡子但笑不语。

这故事是娇杏那丫头趴初夏耳朵边讲的,至于这故事是真是假姑且不论,单说提建议这人,就是愚蠢至极。

这寺庙如同铁桶一般,庙中又有众多武僧,这大门数丈高,重数百斤,要几人合力方可打开。至于这院墙,三脚猫的功夫肯定是上不去的。

明明人好好一防盗墙,你出计给人撕个口子,人笑一笑都是出家人慈悲为怀,否则换个人都得怼得你恨不得自挂东南枝了。

按理说,翁源生这样地位的还不至于劳动方丈亲自迎接,可事实就摆在眼前。

待他们下了牛车,只见方丈领了几位僧人在院外侯着了。

“方丈大师,各位大师好。”翁源生快步上前,行了个合十礼。

丫鬟婆子们行的万福礼。这初夏一看,要了亲命。佛门净地,不打诳语,自己这身份又尴尬了,于是她再一次认定没穿女装是自己此行最大的失策。

但眼下行合十礼应该不为过。

“翁施主,好,众施主好。”

翁源生又让老郝他们搬了几箱货物交由方丈,箱子全部是给寺庙里的师父做的衣帽鞋袜。

“多谢翁施主。”方丈又行了礼,转身吩咐一旁的僧人,“无语,你领了众人将物品抬了进去。”

“是,方丈。”无语带着众人搬了木箱离去。

方丈和翁源生一番推辞,两人一起进了报恩寺的院门,翁源生还是稍稍落下了半步。

这时初夏才得知,每年她爹都是备三季的衣裳给报恩寺,难怪方丈大师都亲自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