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蔡邕上奏,言明七事,建议朕提拔朝臣应当举贤能之才,而不该将官职随意赏赐给小人。朝堂之上没有人因为忠信而被赏赐,反而多因诽谤与污蔑被杀害,以至于群臣当起哑巴不敢说话。地方县令太守的职责是治理百姓,为百姓们办好事才是功绩,而不该看他给了上级多少好处,上交了多少财物。”

刘宏每说一句,都在打量曹操的神情,见他听得认真,轻轻够唇:“朕觉得蔡邕说的很有道理。”

曹操也跟着点头,终于是眼中有了神采,他忙道:“蔡邕之言,都是治世良言。”

他学聪明了,没有因为蔡邕的身份而站队,曹操决定站在有真理的一方,况且蔡邕所上奏的内容,正是他内心想要劝谏刘宏的,这如何不让他眼冒亮光呢?

刘宏于是给蔡邕升了官职,命他将为政要点再写出一些,并且举荐贤能。

蔡邕终于有了机会,又向帝王上奏,请求帝王清除弊政,弹劾朝臣之中欺上瞒下之人,首当其冲的就是尚书令曹节!

曹节提拔同乡,任人唯亲,勾结党羽,从洛阳到地方,各地都有他的人脉,小到县令,大到三公九卿,党羽之盛几乎到了一人把持朝政的地步。

除此以外,蔡邕还弹劾了数十个朝臣,无不与曹节有着密切关系,曹嵩亦在其列。

刘宏摇了摇头,对曹操道:“原以为蔡邕是个聪明人,没想到也是个不识时务的。”

曹操闻言,心头一个咯噔,有一种不妙的预感。

却听刘宏招来曹节,下令道:“蔡邕诽议朝臣,仇怨奉公,革职查办,押入大牢,若情节严重,杀之于市。”

曹操阻止道:“蔡邕此举,也是关心朝政,希望陛下清除吏治,他曾经有那么多功劳,就算是将功抵过,这次的上奏也不至于令他获死罪啊!”

刘宏则道:“他上一封上奏还说不要诽谤大臣杀人,应当要赏赐忠信之臣,下一封奏折就打了自己的脸,前后变卦如此之快,朕以为他是个无耻小人。”

“他绝对不会是无耻小人,他是盛名在外的名士啊!”曹操说了一半,意识到自己似乎又做了多余的事,忙悬崖勒马,闭上了嘴。

刘宏想了想,还是下令道:“先关起来再说。”

曹操有心想要为蔡邕说情,可刘宏却阻止了他。

“局势不明,你还是先看看再说,”刘宏提醒曹操:“你不能因为曾经是太学生,对这些先生们敬重,就忘记了现在身处的是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