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 董家枪太祖拳

崇祯七年 竹下梨 1740 字 8个月前

家学渊源,董策武艺很不错,三成在拳,七成在枪。

枪是河朔大枪。

拳是太祖长拳。

国朝几千年以来,始终战乱不休,因此关于兵器与战争的理论可以是远超世界诸国,冷兵器时代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自两汉以降,先是南北朝的胡汉争雄,隋唐更是武功强盛的极致,及至唐末五代时,藩镇之兵亦不逊前代,譬如幽州刘仁恭父子以区区燕地,东抗后唐南拒大梁北阻契丹,十余年间互有胜败屹立不倒,亦可称得上是一个骄人战绩了。

唐末以来重斗将之风,以此对于马战之术格外热衷,唐时人多使马槊、铁鞭、镗、锤等重兵器,讲究的是力大降十会,武术中所谓的外门功夫;而中唐以后,中原河南河北一带藩镇兵强,五代更替更是全以汴梁为中心,是以当太祖皇帝在汴梁建基大宋皇朝时,世人皆知大宋甲兵精甚,甲于天下。

就是从这片中原地区上,产生了河朔大枪的武功,堪称冷兵器时代的杀人极致。这大枪与以往马战之术所不同之处,便是以上等的白蜡杆子代替了硬木作为枪柄,而白蜡杆子软硬兼具,弹性极佳的特性,更是将大枪的杀人艺术演化到极致。

被目之为千古战神的岳武穆,便是手持一杆河北大枪,打遍天下,练出来一支百战强军,护佑我汉人苗裔百年。

董家的先祖,本不是这山西大同府的土著,而是江州人氏,在当地生活了数百年之久,后来大明立国之后,迁军户充填九边,方自迁移到了此地。江州乃是四战之地,民风彪悍,各种武术流派极多,董家枪当年在此地也是颇有名号。这董家枪,指的便是董氏先祖这一脉。董策记得,家谱中记载的董氏先祖乃是岳武穆的亲兵,学了一身极高明的枪法,是不是岳武穆的亲兵董策不知道,但是枪法很好倒是真的。

当初董家先人便是靠着这一身枪法战场驰骋杀敌,也是搏了一个百户的官位,后来因为久未立军功,又无钱行贿,给降成了总旗,但是好歹也算是荫庇后人。

董策这具身体的枪法很好,但是现在占据他身体这个灵魂董策可是根本对这个一窍不通的,所以他要尽快的熟悉起来。锻炼,是唯一的法子。

董策给自己定下的标准是每天早上,至少要有一个时辰左右练枪打拳的时间。

就从今天开始。

董策祖传有一杆极好的河朔大枪,一丈八尺长,鹅蛋粗细,色作淡金,虽然是木头的材质,但是木纹压的极其紧密,密度很大,这样一杆大枪,足足重有三十七斤。

可惜那杆枪不在这儿,而是在蓑衣渡的家中,未曾带来。董策想想都是庆幸,幸亏是没带来,若不然说不得早就给抢走了。

所以他只好让大丫寻了根棍子顶替,掂了掂手里的棍子,大小粗细倒还都合适,而且也有些韧性。

董策抬眼望天,这千年前的星空,分外的明亮,夜凉如水,星辰变幻。

他忽然动了,双手一抖,棍子的枪头部位便是抖成一团,炸开了一朵脸盆大小的枪花。

一时间只见院子里只有棍影闪烁,长棍挥舞挺刺着,破开了空气,发出一声声刺耳的尖啸,在这夜色中如同鬼叫一般。长棍回还圆转,如山一般的棍影充斥在空气中,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而且仔细看来的话,这一套枪法,并不是胡乱的舞动,而是极为的有章法,大开大合,威猛绝伦之余却又有着难言的绵密和细腻,一杆长棍,编织成了一张细密绵厚的大网,若是面前有敌人的话,定然要被死死的罩进去,再也无法挣脱。

一开始的时候,董策还有些生涩艰难,到了第四遍的时候,便是圆转如意,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