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章 缴获

崇祯七年 竹下梨 1745 字 8个月前

正中一个小桌子,上面还摆放了一根烤羊腿,犹自散发着热气和诱人的香味儿。旁边摆放了一坛美酒,酒香四溢。地上还零零散散的扔了许多女人的亵衣红肚兜之类的东西,看样子至少有四五个女人被迫在这里开了无遮大会。

董策的目光当然不是停留在这上面。

而是被放在桌子上的一锭大银给吸引了。

他走过去抄在手中,入手便觉得手中一沉,差点儿没拿稳。

这是一个金珠挂底,两翼飞起的大银锭,铸造的很是漂亮精美,足有一尺多长,大半个巴掌宽,董策掂了掂,少说也有七八斤的重量。白银的颜色白润而沉稳,银锭下面气孔中有金黄色的多彩宝光,银锭本身色彩雪白细腻,显然选用的是纯度极高的白银,这也就是俗称的金花银了。

董策仔细瞧了瞧,上面镌刻铭文“银作局崇祯陆年十一月内销铸花银一百两重作头顾阿福匠人仇士平陆字一千陆百七十号。”

大明朝廷官铸的白银一般分为五两、十两、五十两三个规格,五十两以上的极为少见,一般是用作镇库银。这个显然就是镇库银的性质,也不知道怎地被这些后金兵给抢来的。

大明民间使用的白银多以杂色银居多,也就是白银掺杂了其它的金属,白银含量通常只有七成,有的甚至更低,只有五成——比如说原先董策他们拿的军饷。像是这种纯度极高极漂亮的大银锭,在民间能换一百五十两甚至一百八十两更多的杂色碎银。

董策把这锭大银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的看,爱不释手,他现在总算是知道为何这么多人喜欢金银了,这玩意儿实在是有一种让人着迷的魅力。

“这大银漂亮吧?”周仲从另外一边的门帘后面走出来,双手还搬着一个大箱子,这箱子看来极重,把他累得气喘吁吁的。

他把大箱子重重的蹲在地上,抹了把汗:“这些建奴忒也奸诈,后头还有个小间儿,里头藏了不少好东西。”

他卖弄似的嘿嘿一笑:“头儿,您猜这里头有啥好东西?”

“还用猜,看看不就知道了。”董策哈哈一笑,把箱盖踹开,往里头一瞧,不由得一愣:“天启大钱?”

“没错儿,就是天启大钱。”周仲嘿嘿一笑:“我就说是好东西吧!”

董策没有说话,他已经满眼迷醉的看着箱子里面的那些铜钱儿,它们在火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黄铜那种特有的诱人光芒。

董策捞了一把,在手中轻轻的磨搓着,然后任由它们从手指缝中滑落。

这些铜钱儿每一个都有一般的铜钱四五个那般大小,更是要重上差不多十倍以上,厚重阔大,拿在手中沉甸甸的,董策掂了掂,差不多得有一两重。这是天启大钱,乃是民间的称呼,正规叫法应该是天启十一两。正面是天启通宝四个字,背面串口上为‘十’字,右边上下为‘一两’二字。

这当然不是说这一枚铜钱儿能折合十一两银子,其意思乃是这是当十大钱,一枚能当十枚小平钱用,重量则是一两。

一枚天启十一两重量是一两,差不多也正好和十枚天启小平钱的重量相当,这面值和实际价值是很匹配的。

董策前世是疯狂的古币爱好者,家中藏有古泉大珍无数,其中就有不少这种天启十一两。这些钱铸造量不小,存世量也很不小,但是因其铸造精美,又是大钱,因此价格被炒得也相当高。

不过这上千枚放在一起,也当真是微微壮观。

这些钱铸造精美,字口很清晰,边缘的搓痕还没磨去,显然铸造之后就少流通,也不知道是哪个地主老财的藏品。

周仲笑道:“里头还有一箱子呢,这些狗鞑子,一个个跟筢子也似,扫过一遍去啥玩意儿都不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