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荒谬,又让人何其愤怒!
来到这个时代,军队腐败,文武官员贪婪怕死,内忧外患,眼看着就是一场天崩地裂的格局。在这么一个末世征兆已经初现的时代,董策很清楚,自己谁都指望不上,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而想要安身立命,甚至于进一步实现自己的抱负,手中无兵绝对不行。所以他准备在磐石堡的各项工程一结束,腾出来人手之后,就立刻开始练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练兵,就得有章程法度,就得有强兵坚甲,买了这许多书看了之后,董策心里也有底儿了不少。
当然,董策也不知道,他想买却没买到的那本《军器图说》是在崇祯八年才出刊勘定的,其中甚至已经把三段击的理论给成熟化了,还配有插图以及战法,非常之完善。
他很是希望能从杜建河的口中听到什么‘擎电铳’之类的名字。
“回大人的话。”杜建河欠了欠身,恭敬道:“小的从十二岁开始就跟着俺爹造鸟铳,到现在有三十年了,这造鸟铳是最为拿手的。后来也打造过西洋铳,鲁密铳。”
董策问道:“擎电铳呢?迅雷铳呢?可曾打造过?”
杜建河脸上露出一丝茫然,摇摇头道:“大人恕罪,这两样儿小的都没听说过。”
他赶紧跪下来:“小的死罪。”
董策却是脸上情绪没什么变化,他温和一笑:“你有何罪过?本官问的那两样儿,却也是生僻,说不得自从赵大人发明出来之后只是造了几支而已,你没听过,也是理所当然,不必请罪,起来吧!”
杜建河说的这些名字,董策实际上都在神器谱里看到过。
鸟铳便不消说了,那是名气最大的火铳,也是现在大量装备明朝军队的一种火枪。此物是欧洲发明的,嘉靖年间经日本传到中国。嘉靖二十七年,明军收复日人、葡人占据的双屿之事,获鸟铳及善制鸟铳者,明廷遂命仿制。鸟铳为前装、滑膛、火绳枪机。口径约为三分到半寸,枪管长三尺到四尺,全枪长五尺左右,枪重六七斤,弹重一钱到四钱,射程一百余步(不是弓步,一步是一点二米左右),有效射程六十余步。
鸟铳的出现引起了军队装备的重大变化,很快就成为装备大明军队的主要轻型火器。《明会典》有载,嘉靖三十七年一年之中即造鸟嘴铳一万支。戚继光《练兵实纪》中也说道,戚家军步营有两千六百九十九人,装备鸟铳一千零捌拾支,约占四成。时至今日,大明朝造的鸟铳只怕在就超过了数十万支。
至于西洋铳,要比鸟铳高端一些。
约重四五斤,长六尺许。龙头在床外,倒回顾火门,拨之则落,火燃自起,因有发轨在拨轨之下也。用药一钱,弹八分。火门不粘本身,在盖机铜叶之上。燃火门不及本射,燃本射不及火门,可多放五六次,较倭铳更觉轻便,大小药罐搠杖同噜蜜铳。托手:以木作把,上用铜叉,常时扬手托铳,不免摇动,用此如执弓一般,颇为得力,长三寸。火门:形方,后有火墙,防烟起触目,其火池制度俱与前铳同。机:龙头机轨用铜,发轨用钢铁,不用水蘸。
这种枪是赵士祯对西洋铳的改进,原型并没有托手。托手与铳身相连,可缓冲后坐力,使射击更稳定!
实际上董策此时心里不但不恼怒,反而很有些惊喜,他早就知道迅雷铳和擎电铳这等火枪,怕是根本未曾流传开来,除非是工部的一些大匠,否则一般工匠别说是会做了,怕是听都没听过。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出于他意外的一个惊喜是,这杜建河竟然是会打造鲁密铳,这真真是意外之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