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零 丰收

崇祯七年 竹下梨 1675 字 8个月前

不过董策也知道,像是昨日这样的事件,是可一不可再的。

毕竟方圆数十里之中,富庶如此的,防备之疏漏如此的,也就只有蓑衣渡一个而已。一般的村堡,又难打又没什么油水儿,想多捞油水儿,那就只有去打县城了。可是县城是这么好打的么?按照这片土地上数千年来的规则,打村镇,你是土匪,一旦攻打县城,那就是造反了!

而且这种事儿一旦再发生了一两次,明眼人就都能看得出来——这土匪和你董二郎脱不了干系。虽说官面上都讲究一个过得去,董策来得是阴的不是明的,也没打谁的脸,只要是不被人拿住把柄也没人能怎么样。但是这样做,终归就是下下之策了。

但是以后的事儿,谁又能说得准?

董策挑了一件儿黑色的毛皮大氅,几张上好的毛皮,三匹绸缎,十来株人参,还有一些首饰装满了一个盒子让王通拿回安乡墩去。

刘大库和苏大成赶紧把这些东西从账册上划了去。

这时候天色已经大亮,众人也很是疲惫,一夜忙活,也是饥肠辘辘。李贵赶紧找了人烧火做饭。

这时候百姓们也纷纷起来做工了,董策干脆便

借着这个时候去四处里巡视了一番。

结果还是让他满意的,百姓们起的都很早,上工的时间大致是后世的上午七点不到的样子,这样就可以保证一天干活儿的时间很长。他们的精气神普遍还算是比较高昂,董策还上去看了看,跟几个百姓说了说话,问询了一些情况。若是问到什么官员上官违法克扣的事儿,他们定然是不敢说实话的,但是董策根据他们的反应也能够看出来的。

行走其间,董策注意观察了一下他们身上的衣服。

比之刚来的时候要强了许多,多半都是穿着黑色的棉袄,看上去倒还算暖和。

“自从他们来了之后一共发了几件儿衣服?”董策问道。

“三次。”李贵道:“刚来的时候发了一件儿单衣,之后又发了一件单衣,入冬之后,发了一身棉袄。”

“嗯。”董策点点头,他刚才离得近,瞧着又有不少人头发板结,显然不知道多久没洗头了,身上散发着一股馊臭的味道。而且这个时代上完大号之后普遍不用纸——这个年代纸的价格一点儿都不便宜,不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便是对于读书人来说,纸张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富贵人家用绢帛,穷人就用土坷垃或者是树皮树叶。

再加上饭前也没多少人洗手,肠道寄生虫就是这么来的。长此以往,疫病的隐患就又要出现。

董策想想就是头疼。他能够做到让手下的家丁们定时洗澡,检查卫生情况,勤洗手,勤刷牙,勤换衣服,但是这么多百姓,又怎么管?

他沉吟片刻道:“建两处澡堂子,男女各一,每隔两日,干完活儿之后,每人发给一个牌子,凭着牌子进去洗澡。在澡堂门口设收牌子的,一牌一次。”

“中午管饭的时候,放置铜盆,内盛热水,盯着他们,每个人饭前必须要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