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四 竣工

崇祯七年 竹下梨 1674 字 8个月前

不过只能是想想了,这次回来,可是一堆正事儿要办,时间紧迫,不敢耽搁。

他策马在城下转了个圈儿,抬头看了看城墙上面,五丈高的城墙抬头往上看极具压迫性,灰白色的夯土城墙虽然历经千年的风霜,但却还是坚固粗硬无比。那粗糙的表面,董策毫不怀疑可以直接在上面磨砺刀斧。

高达十五米,厚度超过二十米的城墙高耸厚重的像是一座雄伟的山脉,外面是周长约十五丈的瓮城。

说是瓮城,其实只有东西南三面墙,瓮城是依托南城墙而建,向南延伸出来的一个大凸起。这瓮城也是之前留存下来的,保存甚是完好,因此没有费太大力气便整修出来了。本来开在瓮城南墙正面的南门已经被堵死了,而在瓮城的西墙上心开了一堵不大的小门儿,大约只能容纳一辆大车通过,很是狭窄。小门儿紧贴在南城墙根儿上,而在这座小门儿西边儿不远的位置,就是一座凸出南城墙的空心敌台。

如此,一旦敌人攻此门,则须得面对南城墙、空心敌台,瓮城西墙,南门城楼之上的四面打击,定然损失惨重。

这是典型的复式打击。

北门也是一样的规格,东西门则是由于之前没有留存下来瓮城,而再建的话则工程量很大。在得到了董策的首肯之后,负责工程设计的高大年则是直接就让人把东门西门给堵死了,省的成为薄弱点。

只留下南北两个要紧的,南门供行人车马通行,同时也是城墙最高大,防御建筑最完善的一段。而北门则是通往后面的青锋山要塞,根本不怕敌人进攻。

离着南门越近的城墙段就越高,呈现出一个缓缓下降的缓坡,最后稳定在了两丈左右的高度。缓坡上面修建了马道,台阶上下,两侧有女墙,通行非常方便。

虽然只有两丈高,但是厚度丝毫没有减弱,依旧是厚达二十多米,达到了六七丈。城墙上面极为的宽阔,这对于战争是非常重要的。城池攻防战的时候,上面就能摆开更多的士卒,军事器械。

就防御建筑的本身来说,磐石堡已经很是完善,城池不大,城墙却是高大坚固,这样的目标,是任何一个统帅都不想面对硬打的。城池小,就意味着破绽少,就意味着守城一方不需要用太多的人力就足以把城池给守个团圆,因此使得其他人得到更多休息的时间,充分的轮转。

这种城池,就像是一颗硬邦邦,坚韧韧的铜豌豆一样,想咬下来,是要做好被崩掉牙的准备的。

不过现在这个防御体系还算不上是完善,或者说,还根本就不完善,只是一个死物。

因为这里面缺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

守军——防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