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五 马蹄铁

崇祯七年 竹下梨 1676 字 8个月前

下面一步便是根据枪管的长度把铁快锻打成长条状的铁板,铁板的长度略微大于枪管的长度,铁板的厚度是基本均匀的,用来当作枪管尾部的一端的宽度是四英寸左右,而用来作为枪口的那一端的宽度是两个半英寸。较宽的那一端在卷制的过程中会获得较大的厚度,从而保证枪管尾部能够耐受火药爆炸的冲击。

用来锻造枪管的铁砧与普通铁匠用的有所不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锻造枪管用的铁砧上有一系列截面为半圆形的沟槽,这些沟槽就充当了锻造枪管过程中的简单模具。锻造的时候,首先将铁板加热到红热的温度,然后将其锻入沟槽内,然后将一根作为芯棒的经过硬化处理的铁棒放进去,将铁板卷制成闭合的-圆筒。芯棒的直径小于实际枪管的直径。

卷制完成的枪管在枪口的部分,铁板的两边应该有半英寸的重合,这是为了后面的锻焊做准备。锻焊的过程也不复杂,首先将枪管加热到白热的温度,然后用锤子反复的敲打焊缝的位置,击打的动作必须轻快。这个过程必须反复进行,因为每次加热只能完成两到三英寸长度的焊接。焊接过程中如果发现枪管弯曲,还必须随时利用铁砧上的沟槽进行校正。

焊接完毕的工序就是钻孔,钻孔的步骤远比天工开物里面宋应星所描述的复杂,通常不是一次完成,而是通过一套直径逐渐增大的钻头依次完成的。这样就可以减小钻孔过程中所需的切削力,过大的切削力会使得钻头或者钻杆折断,导致整个枪管报废。既便如此,钻孔的过程中依旧会发热——焦耳就是从大炮钻孔发热受到启发研究出来焦耳定律。发热会导致枪管变形,必须加以控制。控制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在枪管上包裹浸水的布并且频繁更换。

钻孔完毕,检验合格后经过后面的精加工之后一根枪管就算完工了。

听起来已经是足够复杂的了,实际操作起来就更是难为,不过董策感觉,似乎是比自己手底下打造鲁密铳的要容易一些。

既然不是一个规格浇铸的,而是人打造的,那么有长短有些出入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更何况,万历朝时候对于这个的规定和检查,也未必有董策手底下现行关于热兵器组打造鲁密铳的检查制度严格。

不过口径一致倒是必须的,毕竟不管长短,发射的铅弹都是统一铸造的,不可能为每个人打造的大抬枪都量身定做铅弹。这一点上,工匠们做的还是很合格的。

枪管前面细后面粗,其实内里的直径是一样大小的,只不过是外面铳壁的厚度不一样而已,铳筒的末端,足有成年汉子的拳头一般大。

也不知道今日怎么地,看到这些大抬枪,董策脑海中就冒出来这些东西。或许是时间太久远了,以至于他都完全忘记这是什么时候看到的了,或许是前世的某一日,逛论坛的时候无聊的扫了一眼,之后便忘却了,他也以为自己完全忘却了,实际上,这些东西,一直都在大脑之中封存。

董策忽然响起了这茬儿,顿时寻思着自己是不是也该找人收马蹄铁了。如果是用马蹄铁来打造枪管的话,耗用的铁量应该会大为减少。但想想便是摇头,大明朝本来马就少,哪里来那么多马蹄铁?

除了这四杆大抬枪之外,还有一袋子铅弹,这是赵满仓翻箱倒柜的找出来的,能寻到也十分不容易,最后是在一个大箱子的底部找到的,也不知道给封存了多少年。所幸由于是在箱子里面封存的,还是十分的完整,而且都是铅弹,不易生锈,因此擦拭之后,都是整洁如新。

为了这袋子铅弹,董策又付出了十两银子——赵满仓这厮看出董策对这些大抬枪十分上心,因此有时漫天要价,意思反正是你要不给加点儿,这大抬杆子就算是烂在这儿也不让你拿走。董策无奈,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不过对于得到的好处来说,这些银子可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