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有水平的楹联,书房自然不会差了。
书房的水平如何,脱不开两个条件,一个是硬件儿,一个是软件。所为硬件,可以理解为物质条件——银钱,上好的家具,上好的摆设,昂贵的笔墨纸砚,上好的木料,精巧的做工,轩敞阔大的房子……等等,不一而足。至于软件,说白了,就是主人家的欣赏水平。
其实后者更加重要。
硬件儿不好,可以用其它东西来弥补,只要是主人水平够高,心境够高,自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品味,那么总是能弄出清淡雅致的书房来的。
因为贵的东西未必雅致,许多雅的东西乃是很便宜甚至不要钱的。
这个年代的文人骚客,最崇尚的书房书斋乃是山居。李晔所言之《紫桃轩杂缀》中描述理想书斋环境是:“在溪山纡曲处择书屋,结构只三间,上加层楼,以观云物。四旁修竹百竿,以招清风;南面长松一株,可挂明月。老梅寒蹇,低枝入窗,芳草缛苔,周于砌下。东屋置道、释二家之书,西房置儒家典籍。中横几榻之外,杂置法书名绘。朝夕白饭、鱼羹、名酒、精茗。一健丁守关,拒绝俗客往来。”
这里头,除了那些吃的外加雇佣一‘健丁’之外,又哪里能花多少钱?
怕是十两银子就够了。
关键是品味要有,水平得高。
筑室于山间水涯并不现实,但可以造出山房的趣味。
诸如项脊轩,不过就是一座陈旧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只可以容纳一人居住。已经是一座百年老屋,泥土上漏,流水下淌,环境可谓是很恶劣了。以至于归有光每每移动书桌,环视四周,竟是发现根本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
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阳光晒到,哪怕是白天,过了中午屋也已非常昏暗。
这等恶劣条件,归有光如何将其弄得雅致的?
很简单,先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自然明亮。又在庭院里并不刻意,很是随性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书摆满书架,有时高声诵读,有时静静独坐,品味天地。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不过稍作整修,便能营造出这等雅致的环境来。
但是那自己品味一般,水平很差,附庸风雅之人,就算是能堆砌再多的名贵家具,珍惜摆件儿,里面的陈设再怎么豪奢,也是给人一种恶俗的感觉。
比如说苏以墨的书房。
书房很大,是两间屋子打通了的,地上铺的是水磨青砖,收拾的颇为干净整洁,坐北朝南,靠着北墙的乃是一家榉木三屏风围子罗汉床,通体呈现出一种深紫和暗红参差的色彩,束腰鼓腿彭牙式,大挖马蹄,兜转有力。用料硕大,三挡板皆为独板。床面装有藤屉,风格朴质简练。
这个年代,家具中卧具形式有四种,即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后两种只作为卧具,供睡眠之用;而前两种除睡眠外,还兼有坐之功能。古人睡觉有大睡和小睡两种,大睡就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指午休等小憩,榻和罗汉床用于小睡,可以用来待客,而架子床和拔步床用于大睡,不能用来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