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五 世道不靖

崇祯七年 竹下梨 1889 字 9个月前

他摆摆手,两个轿夫便是抬起肩舆,稳稳当当的搭在肩上,然后向下走去。

这两个轿夫显然是极有经验的,而且身板儿壮实,魁梧有力,能够轻松控得住这这肩舆。虽然是顺着山道往下下台阶,但他们却是走的非常平稳,只有细微的摇晃。

两个卫士一个摁着刀在前面开路,顺便踩一踩脚下的地面,提醒两个轿夫地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有些打滑,让他们小心着点儿。另外一个则是在后面跟着护卫,梁管事紧跟在轿子旁边儿伺候着。

两个轿夫走的很稳,脚下也很快,梁管事几乎要快走着才能跟上。但就算如此,轿子里头的谢升也是丝毫感觉不到什么颠簸的。

一路上过去,下人仆役们见到纷纷跪地磕头,等肩舆过去了才敢起来。

等到了府门口的时候,伺候在谢升轿子旁边儿的摁刀甲士已经是变成了四个,都是顶盔戴甲,身上的甲胄竟然都是上好的紫铜山文甲,比董策穿的那全身铁甲防御力要差一点儿,但是重量却是轻不少,大约也就是三十斤不到的样子。重量轻了许多,活动起来自然是方便矫健!

不愧是吏部尚书,身家就是丰厚,底蕴十足,随便拿出几套山文甲来也是轻易。

这四个摁刀甲士都是差不多一米八左右的个子,个个儿都是高大健壮,孔武有力,在这个时代,这等身高也是很不多见的。四个人脚步很沉稳,动作却很迅速,浑身肌肉紧绷绷的充满了力量,他们走路都是微微低着头,眼睛看着前方,膝盖也是微微弯曲。如此一旦出现什么情况,立刻便是能窜出去应付,显然不但是有一身功夫,更是经验丰富。别看他们在梁管事面前那般唯唯诺诺,一副奴才的样子,但那只是畏惧于谢升的权势。真要是把他们拿到江湖之中,那也是响当当的一条好汉。

而除了四个带刀卫士之外,还有六个手持哨棒的家丁,这六个家丁也是一脸凶悍的样子,哨棒顶端还包着一层厚厚的铁,若是敲击在人脑袋上,怕是一棍子下去就得脑浆迸裂。

一行护卫眼睛都是警觉的看着周围,很是警惕。

到不能怪他们小题大做,实在是因为这会儿大明朝京城的治安只能用不堪二字来形容。

大明朝前期的时候,无论是洪武帝还是永乐帝,都是厉行酷法,当时穿错衣服,带错帽子,穿了靴子,都有可能被杀头,不但律法森严,而且执行的也很有力。而且当时百废待兴,吏治清明,可说是不折不扣的太平盛世,恶性案件便少一些。

但是到了明朝末年,一切就不一样了。明朝中后期,社会生活靡然向奢,越礼逾制成为社会之风尚,民间社会也是游杂多变,人人自危,奸顽之民大肆猖獗,寻衅闹事;市闾游逛,不务生理,招摇撞骗,治安,尤其是城里的治安,情势都是急转直下,便是京城也不例外。朝廷倒也不是没采取什么法子,像是弘治之末,设捕营参将把总等官,专捕盗事。武宗正德初年,又在京城内添设把总二人,每位把总下辖四名军官,每经负责城内外的巡逻与捕禁之事。在正德十年,嘉靖六年以及万历二十年,因京师多盗,各个机构又治事不力,管理松懈,又先后增加了巡逻士卒。到万历,京师又增提督一名,参将二员把总十八个,巡逻士卒达一万一千人,人数不可谓不多,但效果着实是没见到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