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九一三 抵达宁州

崇祯七年 竹下梨 1175 字 8个月前

他们看着自己身上这些东西,一个个欢喜得不得了,伸手轻轻抚摸着战甲,宛如抚摸着最珍贵的珠宝。

这些战甲都是大明朝制式的棉甲,二十斤上下的重量,长矛则是长约一丈四五尺,步战骑战都可。腰刀也是大明制式的,当然,这腰刀还是远远比不上董策麾下磐石堡打造的哥萨克骑兵刀精良。弓乃是步弓,要比这些察哈尔部牧民之前用的角弓,长很多大很多,弓的力道自然也要大的多,当然射程也更远,威力也更大。

对于这些察哈尔族的精锐来说,现在简直就跟做梦一样。他们这辈子别说见过摸过了,甚至听都没听说过有如此精良的铠甲,如此锋锐的兵器。之前他们在族中贵人那儿看到的,那些贵人们珍而重之收藏的铠甲武器,也不如现在握在自己手里的这些。

没办法,因为这个时代察哈尔部的冶炼技术实在是太过于落后,本来还有一些冶炼的基础,但被黄台吉给撵到大草滩之后,原先的那些技术,工匠,工具等等,都丢得差不多。现在大曹摊上的察哈尔部,自己几乎没法子生产兵甲,寥寥无几的金属兵甲武器要么是从大明通过某些渠道买过来的,要么就是在战场上缴获的。

在董策眼中,这些棉甲并不算得上多么好,他手中比这棉甲好的铠甲还有不少。比如说那按照后世的标准重量在三十斤上下的青布铁甲,以及重量达到六十多斤的全身重甲。这腰刀也算不得多好,比哥萨克骑兵刀差远了,这弓倒是还差不多。但是在他眼中只是一般般的这些兵甲,在这些察哈尔部精锐的眼中,已经是极了不得的东西,珍贵稀罕到了极点。

董策遵守之前的承诺,给他们配备齐全了兵甲,也更加深了这些人对他的信任和尊重。

其实给这三百名察哈尔部精锐换装,是董策早在大草滩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的事情。毕竟,带着三百个一看就知道是蒙古精壮汉子的人走在路上,未免也太扎眼了,指不定会惹出什么麻烦来。而且现在陕西地面儿上兵荒马乱的,给这三百人穿上铠甲,配上兵器,再稍作训练,便是一支相当强悍的骑兵队伍,万一碰上什么战事,也能发挥一些作用。

在肃州卫城外住了一宿之后,第二日,董策便是带着他们出发。此时,已经全部换装的三百名察哈尔部精锐行在路上,让人一眼看去,便知道这是大明的冠军,根本不会怀疑他们的身份。

崇祯八年八月十七,董策等人抵达庆阳府宁州。

离开大草滩已经一个半月左右,他率领的这支队伍前进了足足三四千里第,抵达此处。算起来,从大草滩到大同镇的路程已经走了一半儿多一点了,照这个样子下去,在十月,应该可以回到冀北道。

在宁州城西北的官道上,董策等人被堵住了,因为前面的官道上黑压压的一大片,不知道多少流民堵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