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分辨一个士卒是老兵还是新兵,从战前的反应上,就能非常鲜明的体现出来。新兵通常是紧张的,焦虑的,而老兵则更多的是淡然和平静。
虽然士卒们可以休息,但征召的那些民夫们却是不能休息的,他们都在抓紧时间,竭尽全力准备着战争所需的一切物资。此时多准备一些终归是不会出错的,哪怕是用不了,至少战后还可以收回到仓库。而若是此时偷懒了,打仗的时候供应不上,那可真就是呜呼哀哉了。
而此时董策则是已经回到了县衙,他的家丁们由于没有得到他的命令,还都待在各自的驻地没有动,一个上城墙的都没有。董策传令把大伙儿都召集起来,而后董策带着大伙儿去了北城墙附近,先是让大伙饱餐了一顿。
吃完饭之后,却是并没有让他们留在这里,而是又把他们给带了回去。
就在县衙前面的广场上,董策命令大伙儿随时做好准备,严格警戒。
县衙前面的广场虽然不是特别大,但容纳数百人马还是没有问题的,而在广场旁边便是一条大街,这大街直通北城门。
董策打的主意是:一旦北城门那边出现了什么情况,被闯军给打进城里来了,那他便立刻带着手下这些人,沿着这条大街杀过去,将这些闯军撵出城去。
这种事儿,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干了,上一次在澄城县就是这么做的。
因为董策很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
他麾下的这些家丁,一个个若是骑在马上,则精锐程度绝对要超过曹文诏麾下的骑兵。但若是放弃战马,选择在城墙之上与敌人步战,那么战斗力未必能胜得过曹文诏属下。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优势呢?
城墙攻防战素来就是无底洞、绞肉机,有可能填进去许多人却是一点儿动静儿都发不出来便被碾成肉泥。董策可不想把自己手下这支足够精锐,但数量也太少的武装,投入到那个绞肉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