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说,当然会勾起知青们的思乡之情。刘雪贞下巴靠在柔软的手背上面,眼睛却望向家的方向。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夜更加让人思念。
杨楚生望着月空,突然大声地唱了起来:“明月几时有?……”
歌声也让刘雪贞发呆,怔怔地看着这家伙,怎么能将苏轼的词,唱得这样好听,也唱出这样的伤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杨楚生唱到最后,是将唱变成了吟。
“哇!杨同志,你唱歌原来这样好听,再唱一首。”秋月嫂大声说。
这会真热闹了,桂香嫂和村姑们,都要他再唱。
杨楚生笑一下,她们是听惯了雄壮的红歌,听到的是表面的曲调,唱歌的人,心里的抒发她们当然听不懂。
“唱呀!”桂香嫂又说。
杨楚生抬起手,手里的口琴,在月光下,不锈钢外罩好像要跟中秋月争辉似的,透出月亮的反光。
悠扬的口琴声,吹出的是杨楚生的什么感情?村妇村姑们虽然不懂,但也能被这声音所陶醉。
桂香嫂双手托着下巴,那双带水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杨楚生,好像从口琴声中,也能听出某种她自己的感情。
口琴声,吹出的,还是那首《夫妻双双把家还》。吹了多少遍了,杨楚生自己也不知道。就是听的人,也没有感觉这口琴声,已经重复了多少次。
白雪,你能听见吗?这是口琴声停止之时,杨楚生心里的问。
卧蚕眉下面的眼睛,还是望着圆月,那双平时精光四射的眼睛里,此时透出的,却是带着几分忧郁。
夜深,望向村里,只有被月光映出来的屋顶和树的轮廓,听不见中秋之夜,应该有的热闹声。就连早些时候,远远的还能看见的几颗灯光,也已经熄灭。
“我们回去吧,小心别着凉了!”秋月嫂拿起地上的脂粉,朝着只穿着背心的杨楚生说。
“你们还不走呀?”桂香嫂也冲着几个还坐在地上的知青问。
刘雪贞笑着:“过一会吧。”
两位村妇和一群村姑的身影,渐渐地在月光里消失,中秋的赏月夜,也突然平静下来。
知青们的心里,都有些忧郁,有的是想起家里的父母,有的却是想起相距并不遥远,但却难以再见的情人。
刘雪贞挪到杨楚生身边,小声问:“在想白雪呀?”
杨楚生的眼睛,还是没有低下,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