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防洪涝旱灾

“好好,将军请起!”赵俊生把高进之扶起,稍稍思考一下对他说:“本王封你为云麾将军,出任左中郎将一职,三日之内必有王府官差上门宣读任命!”

“多谢大王!”

次日一大早,就有王府的官员带着一队兵卒来到了高进之的家中,向他和家人宣读了赵俊生的任命和册封,除了把这座宅子的地契带给他,还赏赐给他十万钱、十金、锦缎十匹,让他在三日之内上任。

中郎将有四个,分别为前后左右四个中郎将,各领一军把守蓟城一方,是蓟城的四方屏障,相当于一军军使,却又比一军军使地位要高得多。

有了高进之的出面,上万名南朝俘虏也投降,接受了改编,这些南朝兵将都是汉人,为了掌控这支兵马,赵俊生派了一些汉人军官当任这支军队的将校。

南朝方面并未因为这次战事损失惨重而恼羞成怒再次发动北伐,实际上刘义康的皇位并不算坐得很稳,他的侄儿刘骏在颍川被部将们很拥戴,统兵两万,实力强大,刘义康要防备侄儿们夺他的皇位,这次北伐兵力损失颇大,钱粮耗费无数,他短时间之内已无力北伐。

赵俊生虽然把南朝方面打退了,但他的危机并未完全解除,也因为这次打退南朝北伐大军使得他获得了青州、齐州、济州和徐州等地,使得他控制的地盘大大增加,也无形之中增加了他的势力,这让周边的尉眷、步六孤丽都对他忌惮万分。

尉眷和步六孤丽在边境上都加强了守备,防止赵俊生突然派兵突袭他们。

但实际上此时赵俊生并没有心思理会他们,控制的地盘增加了许多,他需要处理的事情也多,给新控制的地盘派遣官员,如何保证这个官员到任之后颁布施行幽州新政,如何让这些官员不会在到任之后被当地的士族豪绅腐化拉拢。

赵俊生召集官员们议事时专门重点提到了此事,被派出去的官员但凡不按照幽州的政令实施而自行其是的,以及被当地士族豪绅拉拢腐化的,一律革职查办,从重处置,绝不轻绕,被革职的官员,日后永不录用。

“接着说第二件事情,就是农田水利之事,此事是重中之重,农田水利之事无大小,事关百姓生存、官府赋税!所以本王的要求是以王府的名义给各州行文,要求各州刺史、各郡太守、县令亲自下乡督促、检查!”

“先说农田之事,粮食作物的栽种要讲究精耕细作,这在这几年我们幽州部分地区做过试验,进行精耕细作的农田的产量的确要比只播种之后不管不问的农田高得多!”

“什么是精耕细作?何时播种、每亩播种多少种子、作物间距多少、何时施肥、何时除草、驱虫、何时浇水等等,这些都有讲究,各地官员们要派专人给农人进行指导!”

“水利设施的修建包括疏通沟渠,建造闸门、水车等等,农田水利之事,官员们都要清楚,日后官员们要进行专门的学习,考试合格了才能上任!已经上任的,也要进行学习!”

赵俊生说了这么一通,喝了一口水又继续说:“再说防洪防旱之事,南方多河流,水网密集,每到夏季容易发大水造成洪涝灾害;而北方多干旱,每到夏秋之际就容易发生旱灾,那旱灾最容易造成粮食减产,也容易引发蝗灾,给粮食作物带来灭顶之灾!”

“如何防止洪涝灾害?哪位给本王说说看?”

这相当于一个很简单的考题,但却不是所有做官的都知道,只做官不关心农田水利之事的官员还真不一定知道,而这种人在官场上并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