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芦苇荡

郦嵩忍不住唏嘘:“想当年汉朝大将李陵也算是一代名将了,出身好、有才学,又受汉武帝器重,那一战他虽然是遭遇了匈奴单于主力,且战且退,刚开始损失却不大,还大量杀伤了匈奴骑兵,到最后箭矢耗尽,兵器损失众多,兵士多拿短剑和车辐作战,可他没有力战而死,反而被俘投降了,这让臣想不通啊!”

许彦说:“我觉得李陵当时的想法可能是要诈降,只是后来因为消息不通或传递时发生错误导致了汉武帝误会李陵是真的投降了匈奴人,所以才杀了李陵全家,夷三族,于是诈降变成了真降!当时全军陷入绝境,又没有援兵,况且他们已经尽力了,李陵并没有带着所有兵士投降,而是率先突围引走了匈奴骑兵,让他的麾下兵士们能够四散逃脱,他做到了一个将军应该做的!”

卢玄表示反对:“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就算李陵刚开始想的是诈降,我也认为这种想法是胆怯和怕死的表现!一个将军战败了就有要战死疆场的觉悟,无论是什么理由,投降都是可耻的!”

赵俊生不得不制止他们争论下去,“好了,现在争论这个问题已经没有意义,你们不是李陵,更不是汉朝大臣,朕也不是汉武帝!诸位吃完了再休息一会,就算睡不着也要闭上眼睛养养神,接下来我们可不止要进行一次战斗,也不会只停在这里不走了,说不!定我们还要骑马跑上几天几夜,如果睡不着,身体会吃不消的!”

作为最高统治者,任何一个皇帝当然都希望大臣们能对他誓死效忠,历朝历代都对战死沙场的武将予以很高的评价,特别推崇他们宁可战死也不投降的气节,但对于投降的将军,无论此人从前有过多么大的功绩,一旦投降敌军,必将被千夫所指、唾弃和谩骂。

赵俊生作为一个皇帝,站在他这个身份的立场来说,他当然不能说李陵没有做错,如果他说李陵当时的做法是对的,那么这就是变相的鼓励武将们在关键时刻投降,武将们以后投降就有了借口。

赵俊生说完就之后扒拉扒拉几下就吃完了碗里的面糊糊,吃完之后把碗交给护卫,自己走到旁边铺在地上的一张牛皮上躺下呼呼大睡,很快就打起了呼噜。

大臣们一个个面面相觑,佩服啊,这种秒睡的功夫他们无论如何也学不来。

也不知道睡了多久,赵俊生被叫醒了,他睁开眼睛一看,是那颜!

他立即翻身而起:“库仁直带着他的一万人马来了?”

“是的,陛下!距离这里最多只有半个时辰!我们想要在芦苇荡里设伏只怕不太容易完成实施,因为库仁直派了不少哨骑斥候探路,那些哨骑斥候不可能不进芦苇荡探查一番!”

“与我方一样,柔然的哨骑每隔一定的时间就会向主将报平安,若是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没有回去报平安,柔然大将就会知道前方出现了敌军或有了埋伏,他们定然不会再继续前进!”

赵俊生摆手:“此时朕自有计较,你的任务就是盯着库仁直的一举一动,不要被柔然人发现我们的斥候哨骑,一旦他们发现这一带出现了我们的斥候哨骑,以库仁直的警惕性肯定会疑神疑鬼,只怕不会再继续前行了!对了,他们的哨骑与主力大军一般相距多远?”

那颜回答道:“如果是正常行军,哨骑距离主力大军一般是十里左右,不过他们现在是加速行军,哨骑与主力大军的距离增加了一半,也就是十五里!”